-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翊云其实写作不是学出来
李翊云其实写作不是学出来
近年来,一个华人女作家的名字在英美文坛声名鹊起。她的作品不断见于《巴黎评论》、《纽约客》等知名文学杂志,她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千年敬祈》(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 )屡获文学奖项,她在2007年入选新一代美国杰出小说家。
“生活的境遇可能变了一些,但人心、人性的演变,是很缓慢的,或者说,在我们有生之年,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就像读狄更斯几百年前的小说,里面的人物和现在的人没什么区别,只是说的话不一样而已。”
她叫李翊云,是个地道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四合院长大,出国前没有用中文写过小说,到美国后才开始用中学和大学里积累下的那点英语,尝试文学创作。可是短短四年,她便有作品在英语文学界崭露头角,随后与兰登书屋签下两本书约。纷至涌来的成功,令同时代人目眩。
转行,第一个铁了心的决定
李翊云的父亲是位研究核物理的专家,母亲是教师,和许多同年龄的尖子生一样,李翊云从小受到浓厚的数理化熏陶,中学搞奥赛,大学就读于北大生物系,本科毕业后, 1996年赴美到爱荷华大学攻读免疫学博士。一路走来,这一切显得顺理成章。出国亦是她儿时的理想。
在爱荷华,身边美国同学聊的不是实验就是电视,中国留学生则关心买车购物,这几样都勾不起李翊云的兴趣。她从小喜欢读书,儿时似懂非懂的阅读记忆,在她心里悄悄埋下艺术的种子。带着想找人聊聊文学的愿望,她报名参加了一个社区学校的写作班。班上多是老太太和中年妇女,写作班老师的一席话,对她意义非凡――“你应该好好写,争取有一天能让作品发表。”这番鼓励与鞭策点燃了她的文学之梦。
之后几年,李翊云利用业余时间大量读书,并坚持不懈练笔,私下用英语写了很多长短不一的作文。“那时候也没有太多作家朋友,就是自己埋头不停的写。当然写的很不成熟,知道不可能发表。”研究生三年级时,她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只需再做一年实验,然后写论文毕业,谋一份大学教职,眼前的人生好像预设的电脑程序,只要按部就班就可有个非常稳定安逸的将来。就在这时,她恍然发现,科学研究并非自己的梦想,她决定放弃博士学位,专心投入小说创作。导师???惜,拼命挽留,母亲说,“当作家也赚不了钱,你浪费了我们给你的所有的教育。”可“那时我确实死了心了,觉得这一辈子就做过那么一个铁了心的决定”。
录取她,普利策作家的唯一请求
从研究生院退学的李翊云,经过两年自修苦学后,决定申请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作室。这是全美排名第一的英语创意写作系,1990年代一半的普利策获奖作家是那里的毕业生。虽然李翊云的英语写作得到该系教授James Alan McPherson的力挺,但虚构写作专业的主任一票否决了她的申请,理由是,“英语不是你的母语,你就不该用英语写作”。李翊云只好暂时进入非虚构写作专业就读。
第二年,McPherson教授,这位害羞的普利策获奖作家以自己二十年在爱荷华任教的资历,请求虚构写作专业的主任录取这位中国学生。“所以我其实是走后门,进了那个班。”
不过讽刺的是,正当虚构写作专业对是否录取李翊云无法达成共识,局面僵持时,她给《巴黎评论》寄去的《不朽》(Immortality)一作,被编辑选中,即将发表。不久,《纽约客》也决定刊登她的另一篇作品《多余》(Extra)。这两家都是英语文学界数一数二的杂志,他们对李翊云小说的青睐,一方面为她的申请增加了砝码,另一方面,也令一直把她拒之门外的那位系主任颇为尴尬。
一进虚构写作班,兰登书屋便与李翊云签下两本书约,从此,她开始了专业英语写作的生涯。那一年,她一气写了八个短篇,完成了第一本小说集《千年敬祈》。2005年,李翊云以非虚构写作与虚构写作两个硕士学位,从爱荷华作家工作室毕业。学生签证到期,此时,她面临留美身份的问题。
绿卡遭拒,移民局重理轻文
2004年,李翊云申请美国“艺术类杰出人才”绿卡,虽然有著名作家、国际笔会美国中心(PEN American Center)主席拉什迪(Salman Rushdie)以及纽约客杂志主编的鼎力推荐信,美国移民局仍以申请人没有达到美国国会对杰出能力规定的高标准为由拒绝了她的申请。这件事引来外界很大关注,中英文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支持她的同行认为,移民局不了解文学界残酷激烈的出版环境,因而低估了她的才华与成绩。“确实比较荒唐,相比下,科学人才在美国申请绿卡非常容易。这个坏消息也让我变得很出名。”
从触电写作至今,李翊云用的一直是英语,在文学表达上,英语对她而言是种更轻松自如的语言,她把它比作自己写作的母语。虽然留美不是唯一的选择,但一波三折的绿卡申请过程还是带来一定困扰,“考虑过移民加拿大,或去英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