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画梦录》话语方式上“独语”格调.docVIP

浅析《画梦录》话语方式上“独语”格调.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画梦录》话语方式上“独语”格调

浅析《画梦录》话语方式上“独语”格调    ?作者简介:钟良鸣(1987― ),男,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现就读于西南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现当代文学专业。   ?   ? 摘 要:所谓“独语”,就是自言自语,指的是现代散文中的一种内敛的散文叙述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它不顾及与倾听者的交流,而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它通过强化自我的内心感觉,表达一种个体面对世界的体验。何其芳的《画梦录》正是此种格调的代表之作,这在其话语方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关键词:《画梦录》;话语方式;独语格调   ?“独语”格调在话语方式上的特征是:它一种内敛的散文叙述方式,不顾及与倾听者的交流,只注重自己孤寂的内心世界,通过强化自己内心的孤独感与荒凉感,表达一种个体面对世界的生命体验。何其芳的《画梦录》在其话语方式上鲜明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一、内敛的散文叙述方式   ?《画梦录》的叙述方式极为内敛,主要体现在:   ?首先,叙述者大多为独语者。《画梦录》铺展的画卷中,多是茕独者,他们终日沉默,偶有唏嘘,也尽是自言自语。雪麟拖着“孤独”且“瘦长”的影子,“独语着”,“微笑着”。寂寞的思妇凭依石栏,寄愁绿苔,纵肝肠寸断,只清泪飘坠,心怀深锁。三姑姑“低头在小楼的窗前瞄着花样;提着一大圈钥匙在开箱子了,忧郁的微笑伴着独语”。甚至更多时候那个或出现或隐匿的“我”也是“独语者”。他们都是“梦中人”,在梦与醒、进与退、舍与予之间闪转腾挪,苦乐自知。   ?其次,叙述者所处的背景孤独、空寂而封闭。《画梦录》中的叙述背景或是在荒凉冷落的夜街上(《独语》),或是在深闭颓败的庭院中(《秋海棠》),或是在连天衰草的墓地前(《墓》),或是在夕阳残照的古道上(《弦》),或是在四壁萧然的斗室内(《梦后》)。读《画梦录》,心灵常常会兀升出一种孤寂情绪,让人体味到一种“两间余一卒”的凄凉。   ?再者,多采用戏剧性的独白或对话进行叙述。《画梦录》中的散文可以用戏剧性的独白或对话划分成两大类型。一类以《独语》为代表,通过“冗长???铺叙与描写”,呈现出心灵的“独语”;另一类则以《肩上的烟云》为代表,文本尽管采用对话的方式推进,但从说话人的环境、身份方面考量,这些对话失却了个性的差异,其实质恰是作者用云遮雾绕的话语,导演了一出“我”与另外一个“我”的倾谈。形为对话,实为独语,在对谈的形式中层层撩拨个人内心的意蕴,传达作者繁复的现代情结和内心世界。作者在叙述表达过程中,似乎也拟想着意念中的倾述对象,只是他毫不顾及交流的明朗和顺畅,而只是娓娓而侃,回味着自己所欣赏的“一微笑”、“一挥手”。?[1]   ?二、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我满足   ?何其芳的创作实践与他的生活经历是互为因果的。在《写诗的经过》里,他曾说过自己爱好文学并开始写作,就是由于生活的贫乏以及在生活中感到的寂寞和不满足。这种“寂寞和不满足”既是作者创作的原动力,也是《画梦录》的内在特质。此时的何其芳用柔和的诗和散文,用带着颓废的色彩的北平城的背景,用幻想,用青春,凡此种种,“制作着一些愉悦自己的玩具”。?[2]他以无比清新的诗的调子,描写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吟唱着爱情和梦想,同时在他的内心又深深感到现实与幻想的矛盾。   ?《墓》中铃铃的寂寞,“雪麟的影子”的“孤独”;《独语》中那“脚步的独语”;《雨前》里的怀乡病……是跃然纸上的悲苦,却也正是作者自己的苦闷与彷徨――“我感觉到人在天地之间孤独得很,目睹同类匍匐将入于井而无从救援,正如对一个书中人物之爱莫能助。”?[3]而更为典型的“自我满足”则在于:因为觉得,“对人爱,更是一种学习,一种极艰难的极易失败的学习”,?[4] “对于人类我没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因为我并没有从‘他’得到过什么”,?[5]作者竟在《画梦录》中间或流溢着个人主义的思想,追求着独自的神往。   ?三、以自我的孤独感和荒凉感折射个体对世界的生命体验   ?《画梦录》镌刻着何其芳深沉的青春的记忆,或许这份记忆只属于个人,但它毕竟曾以个体生命敏感的心灵感应着大时代的脉搏,故而,它也是一方透视时代喧哗的窗口,是一面折射个体对世界的生命体验的镜子。   ?何其芳在《画梦录》中采用了古宅这一充满沧桑感的意象来构筑自己的心理氛围。   ?在现代文学史上,一大批来自旧式大家庭的作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古宅或类似古宅的意象背景,形成了一条“古宅线索”。巴金《家》《憩园》,曹禺《雷雨》《北京人》,路翎《财主底女儿们》……其中的主人公们都有一个相似的活动背景:古宅。它黑暗、空旷、古旧、“黑色的门紧闭着”。在这作为顽固强大的传统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的物质实体的古宅中,一代代的年轻美丽的生命落下了他们悲剧的帷幕。这条线索透露了现代作家对历史传统、民族文化、现实社会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