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酸的性质.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唾液酸的性质.ppt

唾液酸 sialic acid 唾液酸(sialic acid) 学名:N-乙酰基神经氨酸 定义:一类九碳单糖,所有神经氨酸或酮基-脱氧壬酮糖酸(KDN)的N- 或O-衍生物的总称。 主要食物来源:母乳,也存在于牛奶、鸡蛋和奶酪中。 唾液酸的研究背景 1936年Blix等人首次从牛下颌骨粘液中分离得到了一种唾液酸 1956年Gottschalk小组在检验粘蛋白中流感病毒的作用时,分离得到了唾液酸类化合物中最具代表性的N-乙酰基神经氨酸 1967年才完全确定了唾液酸的立体构型,包括唾液酸中的酮苷键在游离状态时为β-型,在天然缀合物中为α-型。 唾液酸的结构 N-乙酰神经氨酸(NeuAc、Neu5Ac或NANA) , 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Gc,NANGNeu5Gc) ,去氨基神经氨酸(KDN)和神经氨酸(Neu), 唾液酸的存在形式 唾液酸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游离态的唾液酸、聚唾液酸、唾液酸的衍生物和唾液酸的同系物。 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是唾液酸单体以α-2, 8和/或α-2,9酮苷键连接的线性同聚物。 唾液酸同系物主要是通过甲基、乳酰基、硫酸和磷酸基团取代四种主要唾液酸C-4, 7, 8, 9位上的羟基基团而实现。 唾液酸的性质 纯的唾液酸是无色的,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不发生变旋作用, 4℃时贮藏数月不发生变化。 纯的聚唾液酸是白色不定型高聚合物,水溶性较好,粘度低,生物相容性好,在酸的作用下容易降解成单体的唾液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唾液酸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分布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的组织中,是构成细胞表面的复合糖质的组成成分,通常在糖蛋白和糖脂的末端以糖苷的形式存在; 原生动物极少或不存在,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体内普遍存在; 在脑脊液和粘液中存在最多,血清、体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游离的唾液酸。 唾液酸的生物学功能 使唾液粘蛋白具有润滑作用; 唾液酸对细胞的凝聚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唾液酸具有抗识别作用; 作为肿瘤标志物。 抗病毒作用 唾液酸合成研究进展 生物合成 以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为原料,通过异构化酶和唾液酸醛缩酶两步酶催化反应,在酶膜反应器中合成了唾液酸 N-乙酰基甘露糖胺和丙酮酸之间C—C键的形成,由此合成得到了唾液酸。在酶反应器中加入丙酮酸酯脱羰基酶将反应体系中过量的丙酮酸降解为乙醛和二氧化碳 硫胺素焦磷酸盐 化学合成 从手性的三醇出发,通过顺式烯烃的苯硒基氨化反应以及反式烯丙醇的双羟基化反应构建了全部的手性中心,利用膦叶立德的臭氧化断裂得到末端的D-羰基酸部分,其中经过了多次的保护基转换,最后经近20步反应完成了唾液酸的合成。 天然产物提取法 以天然产物为原料,如乳清、酪蛋白、猪血、鸡蛋黄等,经水解、脂肪提取、层析、结晶等步骤合成。 唾液酸的检测 分光光度法 硫代巴比妥酸法 游离唾液酸被过碘酸氧化生成β-甲酰丙酮酸,后者与2-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在549nm处有最大吸收峰。 间苯二酚-过碘酸/盐酸法 由于过碘酸氧化以酮苷形式结合的唾液酸生成结合的醛,后者可与间苯二酚生成很强的颜色,其最大吸收峰在630nm。NeuNAc及NeuNG的克分子消光系数各为27900及27000 ,比单独用间苯二酚的灵敏度要高三倍,而且由酮苷结合的唾液酸生成的醛37℃经过碘酸进一步氧化时是稳定的,由游离唾液酸生成的醛则被破坏,而后者在0℃是稳定的,根据上述特性可以测定结合、游离及总唾液酸量。 HPLC(高性能液体色谱 )法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将游离状态和低聚糖结合状态的唾液酸与糖类分离开来。将得到的唾液酸在Cu2+和Cr3+协同催化下与间苯二酚发生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用乙酸丁酯-正丁醇萃取,并在615/610nm处测定吸光度。 薄层层析法 展开剂:正丙醇∶饱和氨水∶水=6∶1∶2·5;显色剂:间苯二酚-盐酸试剂(与唾液酸分析试剂相同)。将点好样品的层析板置于盛有展开剂的层析缸,密闭式展开,溶剂前沿距层析板上端1cm时取出,在室温下挥发干,用喷雾器喷洒显色剂,再在110℃烘箱显色,待层析板呈现蓝紫色斑点取出。 唾液酸的应用 SA也是一种天然的大脑营养素,它能促进婴儿的记忆和智力发育。在奶粉中添加唾液酸可能促进突触的形成,帮助宝宝的记忆力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基础,并加强神经系统的发育。 SA及其衍生物在医药上也有重要的功能,它是一种止咳祛痰剂,对于中心和外周神经性疾病以及脱髓鞘病均有疗效。 * *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