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免疫学-7-2013-补体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免疫学-7-2013-补体PPT

人的基因组由30亿碱基组成,编码约10万个基因。由于抗原的种类极多,每种抗原上也有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因此可能需要多达几百万个Ig分子的种类。 基因重排可以达到108~109以上不同序列的基因,由重排的基因转录,翻译大量的具有不同特异性的Ig。;Chapter 5 补体系统;Section 1 补体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一、补体成分的命名 二、补体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 Section 2 补体的活化 一、经典途径(?) 二、凝集素途径 三、替代途径; Section 3 补体反应的调控及生物学效应 一、血清中的补体活化调节蛋白 二、细胞膜上的调节蛋白 三、补体受体 四、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第一节 概述;羊抗血清 + 霍乱弧菌;+;补体,存在于新鲜血清中,能够裂解抗体包被的细胞,这种活性可以经加热56℃、30分而灭活(失活)。; 1907 Ferrata 水中透析新鲜血清,首次发现C1、C2 1912 Ritz 眼镜蛇毒中 C3 1926 Gorder 氨处理新鲜血清,发现C4 60S后,蛋白质分离技术的发展,分离纯化各种成分 目前,补体系统由30多种成分组成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二、补体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 ;补体系统的命名;1、组分 占血清中球蛋白总量的10%。大多为?-球蛋白,少数α和γ 球蛋白。; ; 补体激活后,许多成分能降解,C2、C5和B因子能降解2个片段;C4、C3则4个片段。降解片断重新组合。C3b是参与经典途径和替换途径活化的重要成分。;二、补体成分的理化性质; 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被激活后才能发挥各种效应。 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其最终结果是在靶细胞膜表面形成攻膜复合体(MAC),同时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补体小片段。 补体的激活有三条途径。;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补体三条途径活化的激活物;一、经典活化途径;;IgG分子结合抗原前后的构象变化;;1、识别阶段 C1 是启动经典途径的唯一识别单位 C1组成:1个C1q、2个C1s 和2个C1r 亚单位 C1q:最大的补体成分,6个相同的亚基组成,每亚基由3条肽链经-S-S-连接成螺旋形结构。 N 端束状,对胶原酶敏感 C端(非胶原区):随机卷曲成球状,C1q与Ig 分子结合部位。 Ca2+存在下,2个C1r 和 C1s 以C1s-C1r-C1r-C1s顺序连接成四聚体,缠绕在C1q 靠C端,形成完整C1分子。;C1 分子结构模式图;2、激活阶段; 丝氨酸蛋白酶是一个蛋白酶家族,它们的作用是断裂大分子蛋白质中的肽键。其激活是通过活性中心一组氨基酸残基变化实现的,它们之中一定有一个是丝氨酸。通过邻近的氨基酸残基链,丝氨酸残基在活性中心被激活。 被激活的羟基与肽键的碳原子发生亲核反应。;反应步骤 ① C1 裂解 C4:;② C3转化酶(C4b2b)的形成;③ C3转化酶裂解C3;④ C5转化酶(C4b2b3b)降解C5;经典途径前期阶段;3、膜攻击阶段 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形成,从C5 裂解开始,C5b+C6+C7+C8+C9 = MAC ; C8:α、?和γ异源三聚体, α与γ以-S-S- 相连,?链以非共价键连接。 C5b与C8?结合,C8α-γ 再与C8? 结合,其中γ链插入到细胞脂质膜中。开始形成穿膜孔道。 C9:单链,C8促进因子,与C8α 链结合,从而启动C9的聚合反应, C5b678 上聚合4个C9 分子时,足使微生物和一些真核细胞溶胞。C9呈环形聚合达12~16个分子,为穿孔结构。 溶膜复合物仅在靶细胞上形成,液相中,C5b67会与抑制物S蛋白结合,使C5b6789成为只有单个C9复合物;补体激活的后期阶段;MAC 的效应;二、替代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1、启动阶段;C3b的钝化; 当C3bBb与P因子结合,水解后,形成pC3bBb(稳定的固相C3转化酶)或 pC3(H2O)Bb(稳定的液相C3 转化酶)。 B因子:单链,C3有同源性,保护C3b。酶原, C端肽段具催化活性。Bb片段表现丝蛋白酶活性 D因子:丝蛋白酶,为B因子转化酶,水解被结合的B因子C3bBb、C3(H2O)Bb不稳定,易失活。; P因子:备解素(properdin),4个相同的亚基组成;C3转化酶 C3bBb的形成;C3的裂解;C3bBb裂解C3,产生更多的C3b,与C3b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