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中毒型细菌性痢疾.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PPT课件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病 例 患儿刘某某,男,5岁。因“发热1天,抽搐1次”入院。有腹部不适,无呕吐、咳嗽、皮疹等症状。查体:T39.5℃神志尚清楚,热性面容,咽部正常,颈软,肺部无异常,心率139次/分,心音有力,腹平软,下腹部有轻压痛,肠鸣音活跃。NS(-),四肢末端温暖。辅助检查:血分析WBC18×109,N:89%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儿科 王华彬 概论 病因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本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病死率高,必须及时抢救。 病原是志贺菌属,通称痢疾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菌体O抗原结构不同可分为A、B、C、D四群,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痢疾杆菌具有侵袭肠粘膜能力,侵入人体后,释放内毒素,也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及肠毒性)。 (一)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通过手(生活密切接触)食物、饮水、苍蝇等途径经口传播。 (三)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不同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多次感染发病。 (四)流行特征:以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多见,以夏秋季为高峰。 病菌入口进入胃肠道 菌毛粘附于肠粘膜大量繁殖 引起肠粘膜炎症,分泌大量粘液,产生腹泻及粘冻脓血便;病变以乙状结肠及直肠为主,故有里急后重 病菌裂解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 内毒素激活人体某些潜在反应系统 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 引起休克、DIC、脑水肿,即中毒型菌痢。 潜伏期多为1~2天,短者数小时。起病急,发展快,高热可>40℃(少数不高),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开始发展为中毒型。 2.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 因脑缺氧,水肿而发生反复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早期有嗜睡、呕吐、头痛、血压偏高、心率相对缓慢。随病情进展很快进入昏迷,频繁或持续惊撅。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深浅不匀,节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 1.大便常规:可见脓血粘液便,镜检可见成堆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2.大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素痢疾杆菌。 3.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多增高至(10~20×109)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核左移;当有DIC时,血小板明显减少。 2~7岁的健壮儿童,夏秋季突起高热、伴反复惊厥、脑病和(或)休克者,均应考虑中毒型菌痢,可用肛试子或灌肠取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红细胞可初步诊断。 2.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高热、惊厥与本病相似,但昏迷多发生在2~3天后,多不出现循环障碍,脑脊液检查异常而粪检查正常。 3.其他病菌所致肠炎、结肠炎的鉴别主要依据的大便致病菌培养结果确诊。 病情凶险,必须及时抢救 (一)降温止惊 可综合使用物理、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 法。惊厥不止者可用地西泮0.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最大计量 ≤10mg/次);或用水合氯醛40~60mg/kg保留灌肠;或肌注苯巴比妥钠5~10mg/(kg.次)。 3.其他  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抗休克,常用地塞米松0.2~0.5mg/(kg.次)静注,每天1~2次,疗程3~5天。纳洛酮能有效提高血压和心肌收缩力,剂量为0.01~0.02mg/(kg.次)肌注或静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三)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保持呼吸通畅,给氧。首选20%甘露醇降颅压,剂量0.5~1g/(kg.次)静注,每6~8小时一次,疗程3~5天,或与利尿剂(速尿1㎎/㎏.次)交替使用,可短期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剂量同上。若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早使用呼吸机。 * * 中毒性菌痢肠道病变轻微,但全身病变重,多脏器的微血管痉挛及通透性增加, 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大脑及脑干水肿, 神经细胞变性及点状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中毒性菌痢肠道病变轻微,但全身病变重,多脏器的微血管痉挛及通透性加,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大脑及脑干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及点状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病理 临床表现 1.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早期为微循环障碍,可见精神萎靡、面色灰白、四肢厥冷、脉细速、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小;后期微循环淤血、缺氧、口唇及甲床发绀、皮肤花斑、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可伴心、肺、血液、肾等多系统功能障碍。 3. 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 又称呼吸窘迫综合症,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在中毒型痢疾脑型或休克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4. 混合型  上述两型或三型同时或先后出现,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