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6商业地产销售与出租.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商业地产销售与出租

16商业地产的销售与出租 香港人怎样看商业地产呢?给大家看一个情况。香港“职业”房产投资者的看法是什么?最爱就是商铺。他们觉得商铺利大,住宅平稳。住宅可以给予比较平稳的回报,是最主要的投资方向。什么叫做“职业”的房产投资者?一些人不喜欢自己做商业,不想管人,也不想被别人管,但是也想赚很多钱,这就是一个人做“职业”房地产,这就是什么叫做香港“职业”房地产投资者。   6月份在香港成交的商铺的数字,我的数字是没错的。尖沙咀广东道,100平米的地铺,成交价是1.7亿元。香港每平方米是170万。这个数字是千分之千对的。目前的月租金是35万元。当前的回报率是2.5厘。买的时候,估计市场租金大概到60万元,连租连卖。大概有10个月的租金,估计如果租金回报是4.2厘。购买者是英皇集团,老板是杨受成。如果你们看了香港的报纸,就知道他是谁。   2007年5月成交的铜锣湾罗素街52号B,有没有人去过这个地方?请SOHO买房子送一期。地铺是110平方米,有二、三楼。160平米。总成交价2.038亿,每平米单价52.3万元,目前租金45.3元。也是英皇买的。   英皇买的,是李太太买的,她只是在3个月前买了这个铺,3个月之后就成交。3月份的时候买,以1.648亿买,6月份卖给英皇集团,他的帐面净赚3900万元。什么叫职业的投资者?他们是一个人的,大部分都是对香港这个城市的看法是有前景的。   20073月,旺角西洋菜街性急城市,3.8平米地铺,总成交价是1580万元。每平米单价是415万元,这是商业成交铺,成交全部在香港房地产局里有登记的,你们上网可以看得到。目前的租金是9万元,回报率是3.8厘。买的人是个人投资者,叫邓成波,我们给他一个外号叫“香港铺王”。   大概三年前的价钱是多少?旺角西洋菜街14-24号,当时每平米单价是252万元。2007年是多少?谁知道?答中了有奖。刚才是415万,在3年中利润是一倍。这都是香港目前为什么商铺是投资者非常有兴趣的情况。   香港人投资商业地产的策略是什么?不怕贵,多贵都买。只是怕地点错了。不怕目前的回报率低,2.5厘、3.8厘,在北京是不可以想象的。他们只要有升值的空间,看准整个城市的发展,看准地段,这是香港人的心态。在北京,在中国大陆,这种心态你们可以给我讲一下。大企业如此,小投资者也是这样的。   多看升值空间,物业的价值、租金的价值,他们比较次看短期的租金,不是看目前的。就像买股票一样,股票是看前景,不是看目前的。所以买房子的时候,特别是商铺,看的远一点,并不是10年、20年,而是看2、3年后等等。   所谓香港人说的地产传统智慧是什么,永远投资在一线物业。永恒的定律是地点和位置。只要有好的位置,他们觉得升值一定会有。   从香港投资开发策略看北京商业房地产。我看了一些资料,戴德梁行报告2007年进入有史以来商铺开业高峰期,07年总供应量是410万平米。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先生说有56个定位在高档大型商业,都在未来一两年开业。香港人怎么看的?我们被吓坏了。这个数字可以说超过整个铜锣湾的整个数字的状况。当然,这是特别的时间。我们看看情况是怎么样的。北京媒体分析,看过网站有一些分析,整体供应量到目前来说有点饱和,但是有效的供应量不足。我非常同意,起码有一半以上的资料是有问题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状况在里面?我个人的分析,苦了开发商,真的很苦,开发商在里面。累了经营商,笑了顾问商,包括我在内。发了基金商,海外的基金,特别是摩根斯坦利等等,他们都发了。宠了零售商,看看有多少好处给他。   什么叫苦了开发商?其实这是特别的时间,特别的环境。政策打乱了规则和时间。我们在同一时间里有太多的商铺开发,其实北京还可以容纳更加多的,410万也好,500万也好,700万也好,只不过是怎样在不同的时段里推出不同的地方,还有城市的发展配套起来,我觉得这都不是问题。但是同一个时间,2007年410万的量就比较困难一点。开发商面对这个情况,有点无奈。   另外一个问题,大部分开发商都没有商业经验,他们开发住宅卖的很好,但是商业开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状况,并不是卖掉就算了,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工作要去做。往往都是被动借靠外来经验,找个什么顾问等等,也不知道对不对,到头来他们也缺乏监督能力,这是很大的问题。另外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比较庞大的资金流动包袱。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流动、流转,但是如果不卖,打算做商场的话,资金压力就会很大。   为什么苦了开发商?用一个案例给大家讲一讲。华贸新光天地为一个小小的例子,是引入台湾新光集团,从策略来说,目前的市场情况可以说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从房产投资的发展效益来说,值得商榷。   我从不同的渠道拿到的消息,新光天地18万平方米,目前每年的租金是2亿,大概3块钱一平方米。合约期是20年。20年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