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认识吕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讲话稿----认识吕剧

各位朋友,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艺术形式多样,就戏曲来说有享誉世界的京剧,还有富有地方特色的豫剧、越剧、黄梅戏等,我想很多朋友都会唱上一段。山东的戏剧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吕剧了。 吕剧的前身是“化装扬琴”、“琴戏”。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演变而来。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很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吕剧名称的由来,流传着很多的说法,下面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说是1915年前后,原属广饶县牛庄的时家村(今已划为东营区)老艺人时殿元,也曾以纸糊毛驴,化装演唱《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 1923年,这种驴戏进了济南府,演出的主要剧目是《吕洞宾打药》,当地群众不明白这个剧种的来源,只听说叫“驴戏”,又由于主要剧目是“吕”字打头,观众就把它称为吕戏。 源流沿革 吕剧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的新剧种,但其表演艺术形式却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山东琴书,到后来的“驴戏”,在剧目、表演、唱腔等方面借鉴了京剧、五音戏、河北梆子等艺术形式,最终形成了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吕剧。 吕剧音乐是在从民间俗曲演变而来的“坐腔洋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其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兼唱曲牌。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基本板式有“四平”、“二板”(包括“垛子板”和“流水”)、“娃娃”三种。 吕剧的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坠琴、扬琴,其次为二胡、三弦、琵琶、笛子、唢呐等,可视剧情酌情增减。新中国成立后又增加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伴奏多采用“学舌”(对位)形式。如二板伴奏模仿唱腔一句,四平伴奏模仿唱腔的下半句或尾腔。武场伴奏乐器主要有皮鼓、板、大锣、小锣、大铙钹、堂鼓、打鼓等。锣鼓经均自京剧等剧种吸收。 吕剧的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声为主,个别高音之处则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处理,听起来自然流畅。吕剧的唱腔讲究以字设腔,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口语自然。润腔时常用写滑音、颤音、装饰音,与主要伴奏乐器坠琴的柔音、颤音、打音、泛音相结合,以及上下倒把所自然带出的过渡音、装饰音浑然一体,使整个唱腔优美顺畅。 吕剧使用的语言属北方语系的济南官话。其重字规律和读音咬字方法都与普通话多有近似之处。吕剧传统剧目的舞台道白,是以济南官话为标准的基础上偏重于上韵;而现代戏的道白则直接使用济南官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表演中,吕剧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 吕剧在化装扬琴时期表演形式比较简单。多是几个人搭档,演唱一些故事简单、角色又少的剧目。如《王小赶脚》、《光棍哭妻》、《三打四劝》等。演唱时坐成八字形,扬琴居中,其他乐器分列两旁。演员各持乐器,自拉自唱。演唱者根据其演唱技能和自然条件来划分角色。此时虽已有生、旦、丑等角色的分工,但并无严格的行当区分。艺人们将这种状况称之为“有脚色,没行当”。吕剧传统的舞台表演中生活动作较多,少有成套的的表演程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受五音戏、莱芜梆子等地方剧种和京剧的影响,使吕剧的表演艺术得到丰富和提高,脚色行当体制也日趋完善,但仍保持以“三小戏”为主体的演出特点和生活化的演出风格。 吕剧的脚色行当体制是按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划分的。 生行:包括小生、老生、娃娃生、武生诸行 小生多扮演剧中年轻公子、儒生,以念唱为主,唱腔讲究情绪变化,行腔自然,注重褶片、水袖、折扇等功夫。如《王定保借当》中的王定保、《借年》中的王汉喜等人物; 老生饰演的角色多戴黑三髯,故又称须生、胡生。其所扮角色多为剧中正派人物,表演稳重大方,要求唱腔浑厚,注重褶片、袍带、髯口、帽翅等技功。如《打焦赞》中的杨六郎、《玉清楼》中的宋江; 娃娃生为扮演戏中的儿童角色,表演天真,念唱爽朗,另须具备一定的武打功夫。如《穆桂英挂帅》中的杨文广等; 武生系扮演剧中的武士、侠客一类的角色。注重腰腿功和刀枪把子套路。 旦行:包括青衣、花旦、闺门旦、彩旦、武旦、老旦等类 青衣,扮演成年妇女角色。重唱工,要求行腔委婉流畅、字正腔圆、清亮细腻,并具水袖、圆场功夫,表演时情感充沛。如《小姑贤》中的李荣花、《井台会》中的蓝瑞莲等; 花旦,扮演活泼热情的青、少年女性角色,要求唱腔甜润,吐字清晰、身段灵活娇俏。如《姊妹易嫁》中的张素花、《王小赶脚》中的二姑娘等; 闺门旦,扮演未出阁的大家闺秀或贫苦人家有教养的妙龄少女。道白注重声韵,唱腔委婉缠绵,形体端庄,注重水袖、折扇等功夫。如《逼婚记》中的洪美蓉等; 彩旦,又称彩婆子,扮演滑稽、狠毒、搬弄是非的妇女,其表演动作及台词多源于生活。如《小姑贤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