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穴电针对大鼠消化液分泌的影响.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穴电针对大鼠消化液分泌的影响

实验目的 通过消化液流量的的测定来研究大鼠的消化液分泌是否受耳体穴电针的影响。 实验对象 选用100~150克大鼠6只。 实验材料 电针仪 针灸针、皮内针 内径0.1mm的塑料导管12根 格尺 注射器一只 10% 乌拉坦 (10ml/kg) 、生理盐水 动物实验台2个 手术器械 实验步骤 大鼠禁食18~24小时,将编号为1~6号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为1~3号,第二组4~6号; 腹腔注射10%的乌拉坦(10ml/kg)进行麻醉; 将每只大鼠固定在实验台上,开腹暴露腹腔,用玻璃分针找到食管,在食管下部开口,分别向上和胃各插入一内径为0.1 mm的塑料导管,将消化液引流并记录其流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 针前 6只大鼠消化液分泌的量基本在0.25~0.55之间,针后10分钟,1号、3号大鼠消化液分泌量明显增加,5号、6号分泌量基本不变,4号分泌量有所下降; 电针20分钟后,1号、2号、3号的消化液分泌量有所增加且幅度较大,4 号、5号、6号的消化液分泌量稍有减少; 电针40-50分钟后,1号、3号消化液分泌量分别达到最高峰,2号在电针50分钟后达到最高峰,而4号、5号、6号大鼠消化液分泌量在缓慢的减少; 停止电针刺激后,1号、2号、3号的消化液分泌量缓慢减少,但仍然超过针刺前消化液流量。 误差控制 穴点面积较小故针刺时充分结合腧穴学知识耐心细致寻找穴点。 实验过程中用侧灯照射保温,同时在局部覆盖生理盐水纱布,以维持其正常生命体征。 插入塑料管时,尽量保持插入的深度一致。 讨论 1、2、3号大鼠在电针过程中消化液流量逐渐增加,电针10分钟,30分钟,50分钟时,其流量较电针前有显著的差异,并于电针后50分钟达到最高峰,在停止电针后,流量稍减少,但并未恢复针前流量。 4、5、6号大鼠为对照组未进行电针刺激,在各相应时间测定的消化液流量,呈缓慢减少趋势,但与第一次测定的(相当于电针前的流量)并无显著的差异,而在针刺30分钟后其变化趋于稳定。 针刺促进食管和胃分泌胃泌素和促胰激素,胃激素的释放可由迷走神经兴奋引起促胰激素的释放,通过迷走神经和胃泌素引起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 结论 耳体穴电针可促进大鼠消化液的分泌,此作用随着电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延长,停针后仍有持久的后作用。 * * 耳 —体穴电针对大鼠消化液分泌的影响 针02普 刘婕宇 谢 敏 李婧 李周游 董雪勤 潘超 10分钟记录一次消化液流量; 在1~3号大鼠的右耳 (肝、胆)各埋一皮内针,连 接电针仪,在右侧下肢找到“阳陵泉”穴,并连接电针仪,通电刺激,用频率20HZ的脉冲波,强度以肌肉微有抖动为度,同时每10分钟记录一次消化液流量。 大鼠的消化液流量的变化(cm/10min) 0.35 0.4 0.4 1.45 0.5 0.5 0.5 0.55 0.55 6 号大鼠 0.15 0.2 0.2 0.2 0.25 0.25 0.25 0.3 0.3 5 号大鼠 0.25 0.25 0.31 0.3 0.3 0.35 0.35 0.4 0.45 4 号大鼠 1.35 1.35 1.4 1.48 1.45 1.2 0.9 0.85 0.5 3 号大鼠 0.4 0.45 0.6 0.7 0.6 0.65 0.4 0.3 0.25 2 号大鼠 0.9 1.15 1.15 1.25 1.2 0.85 0.72 0.6 0.45 1 号大鼠 针后30min 针后20min 针后10min 针50min 针40min 针30min 针20min 针10min 针前 大鼠的消化液流量的变化 阳陵泉穴始出自《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又名阳之陵泉(《灵枢·本输》) 、阳陵(《神应经》) 。穴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为足少阳胆经穴。因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腓骨小头前下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处之泉,故名阳陵泉。该穴既是足少阳胆经合穴,又为胆之下合穴和八会穴之一筋之会穴。不但能治疗本经病变,还能治疗胆腑病变,又是治疗筋脉麻痹之要穴,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利胆和胃等功效。 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有病时,往往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出现各种阳性反应。有文献记载,当消化系统出现病变时,耳穴的肝、胆,会出现电阻值下降,痛阈值降低,皮肤色泽,形态改变等现象。 * * * *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