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阳巿辽中县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站长刁宝成事迹
沈阳市辽中县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站长刁宝成事迹
当我们骄傲于人口计划生育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是否想到过支撑起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哪里?是的,我们事业的脊梁就是那些默默为人口计生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们,尤其是基层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者。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站长刁宝成同志就是他们其中杰出的一员。从风华正茂的朝气蓬勃到青丝脱尽的天命之年,他在只是股级的宣传指导站站长的位置上干了三十多年,全程指挥参与了传播人口文化的“三大战役”,使人们对人口文化的认同由自发上升到自觉的境界。为人口文化的宣传一站到底,不离不弃,这份坚守让日月无言,令山川动容。
第一场战役:攻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生育被提升到国策的地位,《公开信》的发表拉开了计划生育艰难的攻坚序幕。那是一场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那是强硬的政策和群众的生育习惯矛盾冲突的时代。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刁宝成,一位宣传的全才式人物从部队转业来到了地方,多少热门单位争相留用,然而他看中县计划生育办公室这个清水的衙门。生于斯长于斯的刁宝成亲身体验了孩子多带给每个家庭的生活的艰苦,他以一个宣传干部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也找到了自己实现用自己才能报销国家的夙愿。但是他没想到的有那么艰难,甚至有些悲壮。
临危受命,他成为辽中县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首位站长。从此他带领这支秉承了军人特质的队伍,开启了人口文化宣传的传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摸清底数是当务之急,他带领单位同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跑遍了全县21个乡镇,263个村,提出来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得到了县政府首肯。
于是宣传教育作为“三为主”的第一条,在他手里得到了最完美的演绎。首先是占领所有阵地,构筑强大的正面的宣传舆论,以视觉压迫围剿落后观念的生存空间。村广播室、村墙报都为他所用。你不能不佩服他的才气,广播稿经过他的手,让人爱听;村墙报简陋的不能再简陋,只是用黑汁一浆,用彩色粉笔一画,但寥寥几笔,意趣全出。在全面出击的同时,他还有着一支奇兵,那就是他的流动宣传队伍。一辆马车拉着他全部的家当,他和同事们一起骑着自行车,在当时也是蔚为壮观。到达目的地,先排出100多块展板,现场讲解,然后支上设备,放录像,最后再放场电影,整个流程下来得3个多小时,一天最多走了4个村。三年下来,所有的村全部宣传完毕。在此期间,他们同吃同住45天,没有一个人脱离队伍。由于形式新颖,内容精彩,他的队伍名噪一时,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队伍。
这种以点带面,立体宣传的模式在全市被推广,纳入目标考核。提及当时的情景,刁宝成坦白的说,那时的宣传真的是形势逼迫,可以说是先声夺人式的宣传,是一种低级的粗犷的人口文化宣传,缺少了人文关怀,虽然也有意地去加入一些,但是太不完善了。
第二场战役:攻心
历经第一场疾风暴雨式的攻坚战役,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已深入人心。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的普及,人们的视野得到极大的拓展,提高家庭收入,提升生活质量成为人们的生活目标。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必须赋予文化内涵,必须为群众意愿服务,从百姓的心里得到认同。
刁宝成审时度势,声像宣传发挥了主导作用。他在县电视台争取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栏目,在县广播电台开播了《365天,天天谈人口》栏目,栏目的内容紧紧依托为群众提供生产、生于、生活的“三生”服务主线,精心录播了贴近群众需求的节目。从而使两台栏目真正引起了群众的心灵共鸣。
他亲自扛起摄像机走进田间院落,迎合着群众的渴望,一期期带着泥土芳香的电视节目成为村民的期盼。在这些节目里,群众掌握了棚菜生产技术,掌握了养殖技术,了解了计划生育政策。为了延伸电视电台栏目的功能,他还设立了栏目的热线电话,组建了快速反应的专家团队,只要群众需求,他立刻召集专家奔赴第一线。现场解决问题。人们热情的把这称为“老刁热线”。
这个时期是个人积累财富的最佳时期,拥有一技之能的人,大都干的风生水起,他周围的同行们开影楼、办庆典、穿名牌、置办家当。而满身技能的他还在为工作奔忙,不仅拿不回来钱,几年间还垫付宣传费用3万元。朋友不理解,家人不理解,但群众那一声声“老刁”的热情称呼让他欲罢不能,让他乐此不疲。他的能力和满腹经纶使他跻身成为“小城名流”。在有些人眼里,这只是不关痛痒的虚名,但是在事业的大视野里,在百姓的内心深处,这个“虚名”无比珍贵。这是对高尚人生最崇高的赞誉,也是他孜孜不倦的原动力。
第三场战役:提升
了解老刁的人最佩服的是他那永不枯竭的思想,永不凋落的干劲。他总能站在时代的前列,提出最有创造性的思路。时光跨入二十一世纪,他向领导建议:现在已经进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阶段,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就是弘扬人口文化,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文化的宣传必须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