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一探Ivy Bridge功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一探Ivy Bridge功力

探一探Ivy Bridge功力   我们都记得一个里程碑式的名字――奔腾(Pentium),它引领PC桌面处理器十余年不止,而“奔腾”这个品牌自1993年以来依旧沿用至今,长久不衰。自2006年开始Core酷睿微架构的推出便引来了PC历史上的又一次轰动。途径六年“酷睿”这个品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IT变革飞速的时代一直屹立不倒。就在今年4月23日,酷睿平台再一次更新,英特尔将我们带入了22nm Ivy Bridge的世界。   英特尔并不严格遵循18个月为周期的摩尔定律,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更新周期模式――Kick-Tock钟摆式芯片技术发展战略。Tick-Tock芯片发展战略即Tick年工艺更新,Tock年微架构更新。2012年恰逢Tick年,发展到了英特尔工艺更新的Tock年,由之前的32nm制程工艺更新到了22nm。换而言之,Ivy Bridge就是22nm的Snady Bridge,因为它还在继续沿用Snady Bridge的微架构。      晶体管步入3-D时代   2012年,2-D晶体管结构正式过渡到了3-D晶体管结构,可以说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发明以来的一个“新世纪”。3-D晶体管结构,亦三栅极晶体管结构(Tri-Gate)。早在十年前英特尔就曾泄露出3-D晶体管设计,但直到2011年技术上才可以实现3-D晶体管工艺,而真正量产则推迟到了今年。   3-D晶体管结构,相较一直被使用的2-D晶体管结构有着质的飞越,将原仅在2-D平面结构的晶体管制造时代终结。它在原二维晶体管中间增加了一个鳍片,来解决由于制程逐渐变小而绝缘层过薄造成的漏电现象。3-D三栅极晶体管在垂直的鳍片的三个侧面形成三个导电层,由此可以从三个方向控制着晶体管中的电流。英特尔将晶体管制造工艺升级至3-D晶体管结构之后,可以得到更高的能耗比、更快的切换速度、更高的驱动电流,以及比SOI工艺更低的成本增加。   其实简单来说,3-D晶体管结构相比2-D晶体管结构有着更低的延迟,以及获得更低的驱动电压。从而我们也能看到Ivy Bridge在提供同等性能的同时,功耗更低,也能获得更高的频率。      新的Maho Bay平台   随着Ivy Bridge处理器的更新,英特尔整套平台也更新至Mabo Bay平台,它包含Ivy Bridge处理器和Panther Point PCH芯片组。   由于Ivy Bridge的制程更新了,虽然晶体管数量增加到了14亿,但较核心面积216mm2晶体管数量9.95亿的Sandy Bridge核心小了25.9%,仅有160mm2。与Sandy Bridge一样,把北桥与CPU同时封装在了同一个DIE里面。在规格上Ivy Bridge相比Sandy Bridge没有过多变化,除了更新到了22nm制程之外,也更新了它的核心显卡HF Graphics 4000。   由示意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它有很大一部分核心被核心显卡所占据,这次Ivy Bridge核心显卡的执行单元由Sandy Bridge的12个增加到16个(以i7处理器而言),并且可以支持DirectX 11规范。四个核心,通过超线程技术可以达到八线程,四个CPU核心各有独立的32KB L1一级缓存与指令缓存以及256KB的L2 二级缓存。系统助手(System Agent)包括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电源管理单元、DMI总线、FDI总线以及Display Port接口。8MB L3智能三级缓存则是共享的,核心显卡、CPU核心、系统助手和I/O控制器通过环形电路都可访问。      Ivy Bridge的TDP(最大散热设计功耗)比上一代Sandy Bridge的95W降低了不少,这也要归功于22nm制造工艺。除了内存支持频率由原先的DDR3-1333提升至了DDR3-1600之外,核心显卡HD Graphics 4000的频率反而降低至了650MHz,当然还有就是Ivy Bridge加入了对于PCI-E 3.0的原生支持。此外,Ivy Bridge在指令集方面的支持没有太多改变,依旧是SSE4.1/4.2和AVX指令集。      由于Ivy Bridge处理器仅是对于制程方面的更新,并未在处理器微架构上做什么改动,从而它依然采用LGA 1155接口,从而主板方面上一代的H61、H67、P67、Z68也都可以支持。不过使用Sandy Bridge处理器与Panther Point(7系列主板)搭配会减少对DX11和3屏输出的支持;使用IVY处理器与Cougra Point(6系列主板)搭配会减少USB3.0、三屏输出、中小企业通锐、英特尔Smart Connect、英特尔快速启动技术的支持。当然如果要享受到Ivy Bridge时代的全部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