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体力学性质2
岩体2.3 岩体的变形特征1岩体受压变形性质2岩体受剪变形性质3岩体各向异性特征4岩体强度特征2.3 岩体的变形特征 2.3.1 岩体的单轴和三轴压缩变形特征(1)岩体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 ①在加载过程,结构面压密与闭合,应力-应变曲线,呈上凹型。②中途卸载有弹性后效现象和不可恢复残余变形。这是结构面闭合、滑移、错动造成的。③完全卸载,再加载形成形式上的“开环型”曲线,这也是弹性后效造成的。④峰值强度后,岩体开始破坏,应力下降较缓慢,仍有残余应力,这是岩体结构效应。 2.3 岩体的变形特征 2.3.1 岩体的单轴和三轴压缩变形特征(2)卸载时荷载不降至零时的应力-应变曲线①卸荷不降至零时的循环加载应力-应变曲线呈“闭环型”。②随着外荷加大、循环次数增多,闭环曲线逐级后移,这是结构面逐级被压密与啮合所致。③闭环逐渐变窄→演变呈一条线,这是压密程度越来越高,弹性后效变小的原因。④当卸荷至零并持续一定时间后,有较大回弹变形,这是弹性后效的表现。⑤变形模量2.3 岩体的变形特征 2.3.2 岩体的剪切变形特征①在屈服点前,变形曲线与抗压变形相似,上凹型。②屈服点后,某个结构面或结构体首先剪坏,随之出现一次应力下降。峰值前可能发现多次应力升降。升降程度与结构面或结构体强度有关,岩体越破碎,应力降反而不明显。③当应力增加到一定应力水平时,岩体剪切变形已积累到一定程度,没剪破的部位以瞬间破坏方式出现,并伴有一次大的应力降。④随后产生稳定滑移2.3 岩体的变形特征 2.3.3 岩体各向导性变形 岩体变形的各向异性的两个基本要素:①物质成分和物质结构的方向性;②节理、结构面和层理的方向性。试件模型:12mm×12mm×36mm的块体单元x=1表示贯通, x=0为完整试件, x为分离度2.3 岩体的变形特征 2.3.3 岩体各向导性变形①岩体力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变形、破坏机制、强度特征不同。②工程布置要考虑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岩体自身强度,维持工程稳定性。 2.3.4 岩体强度的测定——现场原位试验(1)岩体单轴抗压强度测定 2.3.4 岩体强度的测定——现场原位试验(2)岩体抗剪强度测定P、T分别为垂直及斜向千 斤顶施加荷载;F为试体受剪截面。2.3.4 岩体强度的测定——现场原位试验(3)岩体三轴压缩试验 等围压 真三轴试验对于多节理岩体 影响较大 2.4 结构面的强度效应1 单结构面的强度效应2 C=0时结构面的力学效应2.4.1 单结构面的强度效应设结构面的强度条件:设节理的方向角为 结构面的力学效应图 结构面应力状态:强度条件:2.4.2 当C=0时节理面的力学效应这时库仑准则 推导得: ,此时岩体的强度只靠碎块之间的摩擦力来提供,已知 由此式可计算出维持岩体极限稳定的侧向挤压力 。岩体所需的最小支护力2.5 岩体分类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1 岩体分类的目的和意义2 岩体分类的原则3 分类的独立因素4 几种典型的分类理论和方法2.5.1 分类的目的与意义(1)分析、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的需要。(2)为岩石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和概预算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3)便于设计、施工方法的总结,交流,推广。(4)为便于行业内技术改革和管理。 体现:安全、经济、发展的思想,岩体分类是岩石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性课题。2.5.2. 分类原则 (1)有明确的类级和适用对象(专题性的、综合性的)。(2)根据适用对象,选择考虑因素(单因素、多因素)。(3)有定量的指标。(4)类级一般分五级为宜。(5)分类方法简单明了、数字便于记忆和应用。发展趋势:“多因素、综合特征值”分类法 2.5.3 分类的独立因素(1)岩石材料的质量(强度指标)。(2)岩体的完整性,密集度、切割度、连续性等。(3)岩体结构面产状与岩体工程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等。(4)地下水(软化、冲蚀、降低有效正应力、c、φ)(5)地应力(大小、最大主应力方向)(6)其它因素(自稳时间、位移率) 其中(1)(2)是岩石基本质量,(3)-(6)是考虑工程岩体特点的其它因素 2.5.4 几种典型岩体分类理论和方法 1.按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σc分类 岩石普氏系数(f=σc/10)分类法 (M.M.Продотьяконов ,1907 )极硬(f=20)、 很硬(f=15)、 坚硬(f=8~10)、较硬(f=5~6)、 普通(f=3~4)、 较软(f=1.5~2)、软层(f=0.8~1)、 松软(f<1)等8类。优点:简单方便、工程早期,普氏系数在我国现行设计手册、工程定额、 概预算仍沿用。缺点:小尺寸试件不能反映岩体强度,应予淘汰。由此可推按单轴抗压强 度进行分类的方法均应予淘汰。2.5.4 几种典型岩体分类理论和方法 2.按岩体完整性分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