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前教育实践中价值偏向.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当前教育实践中价值偏向

谈当前教育实践中价值偏向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桐城 231400) 摘 要:当前,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价值偏向,主要表现为实利性、媚俗化和责任感淡薄等。为此,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继承优秀教育思想,坚持教育实践价值的正确取向,在教育内部建立有效地抑制和矫正教育功利主义的机制。 关键词:教育实践;价值偏向;矫正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008-03    收稿日期:2011-12-27    作者简介:梁志斌(1963-),男,安徽桐城人,高级讲师,硕士,从事教师教育和古代文学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偏向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教育实践中价值偏向的表现    拨乱反正之后,教育已逐渐回归到教育本真的追求上来了,但现在,教育正在丧失自己的本真追求而呈现出一种新的价值偏向。主要表现为:实利原则侵蚀教育制度;趋俗媚俗的倾向日益严重;“专业化”损害了人文教育的本质;“家国天下”的责任渐渐淡出;等等。    一些学校不是以崇高的理想引领人的发展,而是告诫学生应怎样适应当前社会。康德曾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它是个堕落的世界”,我们的老师和学校未尝不是这样教育学生。对“为什么要读书”回答的考量,折射的是理想的失落,房子车子位子票子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看书店里有多少所谓“成功法宝”、“谋略大全”、“职场宝典”和“交际指南”等图书成为畅销书就知道教育媚俗化已经有了多大的影响。    当物化生存(即实利)成为社会基本的价值准则之后,我们就很少听到有学生去认真谈论人生、人性、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一系列关涉人生意义的话题。他们关心最多的是在一关又一关的考试中能否考出一个更高的分数,外语四六级能不能通过,能否顺利地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所学的东西在将来能否迅速兑换成钞票,将来能否找到一个收入不错的工作……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基础教育全面进入了公开的、以损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应试教育的轨道。甄别选拔功能的泛化摧残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师生之间关系逐渐丧失纯洁高尚的色彩,师生都沦为分数的奴隶。那些考分一流的学校,不论其办学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和法规,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而只因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就被认为是好学校。这不再是局部性的现象,而成为我国现实的主流教育价值观。    教育本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仅就体质健康而言,青少年学生的耐力、力量等体能指标以及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下降的速度加剧,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    “钱学森之问”叩击了教育的软肋。据说温家宝总理曾向几个大学校长求解,但均对答案感到不满意,于是课程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而前不久,叶圣陶撰文丰子恺插画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没货,不啻是对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的无言刺激。北大初创时期即军阀混战时期云集的一大批学界巨擘,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西南联大培养的杰出人才,至今仍是我国教育最骄傲的资本,以至于朱清时感慨,国家科技奖最高的荣誉,每年奖给两个人,得奖人多数是民国时期培养的人才,且都是八九十岁了。    许多职业院校,把“知识改变命运”和“技能创造财富”高高地挂在墙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误导。教育的本质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但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教育从来就是培养人的事业,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独特的方式,但它更多的是要引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为人的发展培育精神的内核,为社会的发展树立理想的标杆。张扬豪迈、崇高甚至壮烈殉道的英雄主义精神,应强化为公民指向人类和国家的价值取向。当前,我们太多地注重教育的适应性,常常陷入犬儒主义的泥淖,造成教育的庸俗化和功利化,造成人们对教育核心价值的迷惘,使适应社会变成简单的迎合世俗。“工具理性一方面与国家层面的功利主义顽强地结合在一起,压迫人的自由意志;另一方面与个人层面的功利主义相结合,逐渐成为个人谋求自身利益的理性基础”[1]。也正是由于对现实利益的崇拜,学校仅以增强学生的“浅竞争力”为最终目的,许多与竞争似乎无直接关系的教育内容就显得没有必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会中,教育逐步地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必须守护的核心价值、使命感和终极关怀等缺乏应有的地位,教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