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 创新性学习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性学习,主要不在于学习主体是不是能很好的消化新学习的内容,而在于他以何种独特而有效的策略获得新知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创新 教学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把化学学科的学习看作是一个单纯的对已有化学知识的填鸭式吸收、死板记忆、机械重复地巩固、无筛选地储存以及机械地套用过程,把化学教学看作是对已有化学知识一成不变、填鸭式的灌输及传授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很少从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知识结构,不注重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不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及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的化学问题避而不答,不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失去学习知识的兴趣,对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高考,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已而为之。因而,学生不能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由此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的教育形式告诉我们,化学教学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又为以后的创新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同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不墨守陈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现代创新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样的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不过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和质量不同而已。所以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
化学教学可充分利用化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新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家是如何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比如,在学习空气的成分时给学生讲: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相继发现氧气的故事,讲到元素时可给学??简单介绍近几年新发现的元素的概况,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实践,创新意识才能嫁接到学生的脑海中,并得到不断强化。
2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通过学科教育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中介。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加强实验教学研究,采用各种有效措施,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实践,提高化学实验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多创设问题情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如,在学习《胶体》一节关于AgI胶体的制作时,先提出问题:在任何情况下,KI和AgNO3溶液反应都会有黄色沉淀生成吗?然后演示实验:取一个大试管,注入0.01mol/L KI 10ml,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此时追问:AgI为什么不沉淀下来?从反应条件分析回答,并设法证明你的推理。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两种假设:①若用浓度更大的KI和AgNO3溶液反应会有沉淀或浑浊出现。②若用更多的0.01mol/L KI与 AgN3溶液8~10滴反应;0.01mol/L KI与0.01mol/L AgNO3等体积混合。实验结果都有沉淀产生,正合猜想,学生异常兴奋。接着追问:③为什么浓度较大的KI与AgNO3溶液反应会产生沉淀,而很稀的AgNO3与KI溶液反应没有沉淀产生,请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解释。④用10ml 0.01mol/L的KI与8~10滴0.01mol/L AgNO3溶液反应才得到AgI胶体,而等体积的稀溶液反应却得到浑浊,难道AgI形成胶体的条件除了颗粒小外还与过量I-有关吗?⑤在10ml 0.01mol/L AgNO3溶液中滴入8~10滴0.01mol/L KI溶液及滴入等体积的KI溶液各有什么现象?是不是过量的Ag+的存在保持了AgI胶体稳定而不沉降呢?在讨论中,学生发言积极,并创造性地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先将0.01mol/L AgNO3与KI溶液等体积混合,然后分成二等份,再在每份新鲜浑浊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0.01mol/L KI和AgNO3溶液,振荡,浑浊消失,又变成溶胶。通过这个实验,说明胶粒是带电的,过量的I-和Ag+对AgI胶体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此时再追问:胶粒为什么带电?胶粒带电有什么规律?这两个问题不难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但讨论中有学生作了另一种合理解释:由于胶粒直径比离子大100~1000倍,那么,胶粒的表面积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