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北剪纸民俗符号解读
陕北剪纸民俗符号解读
摘要:利用民俗符号学原理,将陕北剪纸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生命符号、生殖符号以及色彩符号作为研究对象,从民俗符号学的理论角度对陕北剪纸这些非语言符号进行解读,从而对陕北剪纸所承载的深层的文化内涵作一探讨。
关键词:陕北剪纸 符号学 民俗文化
一、引言
陕北民俗文化是地域性很强的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丰富地展现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与之相应的人文环境。陕北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的化身,“是一种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符号的系统化状态,是处于纯粹状态中的无声语言和标志,也是民族性格、心理的折射”。乌丙安在《民俗学原理》一文中认为,民俗符号作为民俗表现体,是用某一个民俗事物做代表,并在相应的背景中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即由民俗表现体和它所表现的民俗内涵这两方面的关系,成为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陕北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符号,它具有能指与所指,两者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陕北剪纸的能指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接收到剪纸这样“一个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东西,而所指是指人们通过其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层面去理解、推知、联想而得到的民俗含义或概念”。
陕北剪纸是艺术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符号。通过解读陕北剪纸的所指即它所蕴涵的丰富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管窥陕北黄土高原文化的源流,解密沉淀在民俗事象背后的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
二、陕北剪纸的民俗符号学阐释
1.对生命的崇拜所指
生育或繁衍子嗣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件大事,古人有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这一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我们知道,陕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劳动工具极为原始,所以这一切都要求每一个家庭都要有充足的劳力,尤其是男劳力。因此,在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儿育女,繁衍子嗣是头等大事,陕北人民对生命的崇拜高于一切。
陕北剪纸的许多图案以传统的???祥事物为主题,都是一些繁衍能力强的动物或是多产的植物,意指生生不息。例如,鱼在陕北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民俗符号,鱼谐音“余”,“玉”或“裕”,汉语中有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生活富“裕”等表达美好愿望和精神慰藉的成语,因此鱼经常出现在陕北剪纸中。在陕北农村,有人结婚时,人们总会在窗户上,墙围上贴上“鱼戏莲”,“双鱼纹”这样的剪纸。鱼纹作为一定观念形态的象征性标志符号寓意着生子繁衍,多子多福。佛手、桃子、石榴,这三种水果也经常出现在陕北剪纸中,因为,佛手谐音“福”;桃子自古以来就是长寿的代言词;石榴则因为其多籽象征着多子多福。佛手、桃子、石榴这三个具体事物的结合便形成了一个形象代码,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民俗符号,赋予了一定的民俗寓意即“福寿三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陕北剪纸的图案选择,传达了人们祈福祈寿的愿望,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与崇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种作用于人的感官系统的外界事物不仅可以解释为一种符号,同时这种事物也是具体可感真实而直观的,这种直观的东西也正是民俗符号的表现体,成为民俗符号的“指符”,传递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陕北剪纸作为民俗符号,它的隐喻与象征意义是经过长期演变和沉淀而约定俗成的,反映了陕北人民的希望、理念和信仰,这就是民俗文化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2.对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所指
正是陕北人民对生命的如此珍视与崇敬,进而才演化为对生殖器官的崇拜。陕北生殖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包含着对人类生命本相、生命活力执着的追求,也是陕北人顽强的生存能力的印证。陕北剪纸作为黄土高原文化孕育的民间艺术,它自然承载了这一文化内涵。像“鱼戏莲”和“双鱼纹”这样的剪纸,不仅具有对生命的崇拜所指,也蕴涵着丰富的生殖文化所指。早在氏族社会中,人们便渴望通过对鱼的崇拜能将鱼旺盛的生殖能力转移给自身。研究表明,鱼的轮廓与女阴的轮廓相似,所以陕北剪纸中大量出现鱼的形象,实际表明了陕北人民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崇拜和女性生殖器的崇拜。
《抓髻娃娃》是陕北剪纸中对生殖崇拜的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其图案与纹样内容继承了非常古老的生殖崇拜意识。《陕北抓髻娃娃剪纸艺术的巫术文化》一文中指出:抓髻娃娃有着夸大突出的生殖器官,而且两腿分开、双臂平举,身体呈孕育状。在抓髻娃娃的头上、肩上、膝上各有鸡、鸟和兔等造型,鸡、鸟在古代被认为是生殖能力很强的动物,兔子产子多且与“吐子”谐音,故而被认为是一种生殖多的象征。这些都表明了它所蕴含的多产多育,生生不息的生殖文化所指,体现了陕北民俗文化中生命与繁衍的基本文化内涵。
3.红色的色彩所指
青、赤、黄、白、黑是中国传统的“五色”,也构成了“五行观”色彩体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