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姬十三 剥开科学“果壳”
姬十三 剥开科学“果壳”
打开姬十三的微博,在他的个人简介上,他这样描述自己:在海岛生活了19年,读了11年生物学,杀过老鼠,养过猴子,写过一阵子专栏谋生,后来搞了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
姬十三曾说,“科学就像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让人们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爱科学 也爱文艺
“姬十三”只是一个江湖化名,他的本名叫嵇晓华,1977年生,浙江舟山人士。他从小语文成绩就比较好,爱看各种书籍,儿时的梦想是要成为一名作家。1996年,姬十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系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专业,踏上对生命科学探索的征程。本科毕业后,他又进入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继续深造。大学时代,姬十三在同学们眼中是个“有点文艺气质的理工男”,时常闷头不语写点儿新诗,对此他也毫不谦虚地自称是复旦大学里一个“低调、文艺的理工男”。
2004年秋天,正在攻读博士的姬十三厌倦了无休止的实验。“我有了写点儿东西的冲动,于是我把一篇论文改写成一个有关于‘猴子博弈’的小故事,署名‘姬十三’,群发到很多杂志编辑的电子邮箱里。整整两个月,我一边在实验室做实验,一边等待着与‘姬十三’有关的消息。开始一直杳无音讯,就在我觉得应当放弃幻想之时,一本科学杂志的主编给我回了一封信。”这位主编回信表示对姬十三妙趣横生的文风很有兴趣,得到认可后的姬十三重新燃起了希望,很快他又给这个主编寄去了一篇关于时间感知的文章,从此姬十三正式开始了科普写作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复旦大学校园的最后3年里,他一边做实验写论文,一边熬夜写科学文章,在科学写作和传播的圈子里,姬十三这个名字也慢慢被人所知。后来《新发现》《三联生活周刊》等一些刊登科学文章的杂志盯上了这个奇才,约稿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十多家报纸杂志同时向他约稿。姬十三疯狂地享受着这种成就感,他的创作灵感也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屡出奇招的他在自己的博客上用激扬文字和博友互动问答,原则是“谢绝枯燥古板,欢迎刁钻精怪”。
??? 在他的博客问答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段子,一个读者问:“有些场合不适合放屁,比如开会或恋爱的时候,可是有些憋着的屁后来杳无踪迹,它们都去哪儿了?”姬十三答得很过瘾:“憋屁是一种危险的行为,有句话说,‘有屁不放,憋坏五脏’。下次请你三思――开会或恋爱时,也是被允许上厕所的,憋气的话,那些气体会积存在肠道内,与来到肠黏膜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化工厂会为了减少污染,把污染物往自家房子里排吗?你也无须这么高道德……”这样的风格被粉丝形容成“闷骚”,因为他总是会写一些“给人挠痒痒挠得很舒服的文字”。
理想主义者的变身
2007年,在写了3年的科学专栏后,姬十三面临对未来生活的重要选择。他可以拿着优秀的毕业论文,像他大多数同学一样,申请去国外继续走科学研究的道路。或者,顺从父母的意愿,考个公务员找个稳定的工作。毕业前,他曾分别去一个事业单位和一个制药公司实习,但那两段经历并没有给他留下好印象。最后,他决定放弃从事10年的专业,当上了一个自由撰稿人。
毕业后的半年间,姬十三每周大约要写3篇稿子。这些科学小文章为他迅速赢得一大批粉丝。事实上生活也没那么糟糕,他一个月可以赚到将近一万元。但专栏作家当久了,他觉得这种生活仿佛没有尽头,他想酝酿更大的动作。“那时候我发现,国内年轻的科学作者非常少,彼此间的沟通就更少了,我想把年轻的科学作者聚集起来做点事情。”
此时姬十三想的只是加强大家的联络,起初他想到的方式也只是在网络上做一个论坛将大家联系起来。“多人协作的作用与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完全不一样的,且不易放弃。写作是一个孤独的过程,科学这方面人很少,能得到别人帮助很重要。”姬十三说这就是一个社区型组织的重要所在。2007年11月,在圈内已小有名气的姬十三在MSN上倡议成立一个科学写作群体,“英雄帖”一经发出即得到大家一片响应。
姬十三和一群朋友“捐出”10万元,在北师大一名博士的技术支持下,于2008年 4月28日正式成立名为“科学松鼠会”的科学传播公益团体。“之所以取名叫松鼠会,是因为我们将科学比喻为坚果,内核有营养而外壳难以剥开,松鼠们的工作就是将科学的坚果剥开,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我们的愿景是让科学流行起来。”
松鼠会的成员主要由海内外优秀的华语科学传播者组成。他们绝大多数受过科学专业训练,文字出众,视野开阔。现有成员105名,分布在中国大陆、香港、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年龄在26岁。”“松鼠们”本身都是科学作家,或在媒体任科学记者、科学编辑,博客的内容便是每个人贡献一点做出来的。
科学也可以很流行
音乐、美术、体育都能走上时尚的道路,科学因为其复杂和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