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人真诚 醉人细腻
感人真诚 醉人细腻
这篇文章原本应当是由我的学长从维熙或韩少华撰写的。因为,常文艳是位兼耕于教育和文学两块园地的“教师作家”,那两位学长不仅知名度高,而且有着类似的经历,又是散文大家,为常文艳的散文集《沁芳集》作序是得心应手。
遗憾的是,因两位学长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北京二中校友会未能将此任务落实到位。我抱着为学长代劳和试试看的心情将这部不太厚也不算薄的书稿捧回了家。我身历几度风雨,亲阅世间沧桑,练就了铁石心肠,已很少产生感动了。加之在出版社作过7年社长,出版图书逾千种,近千万册,翻阅书稿不计其数,因读书稿动容更是罕有之事。
没想到,一位在文坛并不出名的华北油田上普通中学教师的作品,竟然把我深深吸引,深深打动了。当读到作者孩提时代用心爱的粗辫子换来人生第一本书《儿童学古诗》时,当读到作者父亲受到迫害38岁英年早逝时,当读到作者的姥姥冬夜灯下为孙女赶缝新棉袄时,当读到作者独立墓地哭悼亡故的亲人时,当读到作者关于诗人海子卧轨自杀的形象描述时……我禁不住几番哽咽,潸然泪下。
掩卷静思,是什么使这些散文有催人泪下的魅力。我的答案是:真诚和细腻。
读书,教书,写书。这6个字是常文艳45载人生经历的浓缩,也是贯穿《沁芳集》全书的主线,而浸透于《沁芳集》篇章字句深处的则只有两个字――真诚。
真诚源于深爱
翻开常文艳的作品,这种爱浸透纸背,无处不在。她深深地爱文学,爱教育,爱生活,爱事业,爱亲友,爱学生,爱人杰,爱鬼雄……
她爱文学爱得痴迷:中学时代就开始从中外文学名著中吮吸营养,不惜因课上看课外书受到批评(详见《牛虻―永不过时的青春读物》、《凝视傅雷》);教学之余,她阅读不止,笔耕不辍,创作并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萧红,呼兰河畔的潇潇落红》等佳作还获得了省、部级的大奖。
她爱教育爱得执著:28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于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成为华北油田首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荣获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等光荣称号。她撰写的200多篇关于教育的论文和随笔,正是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先后被《中国教师报》、《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参考》、《教学育人》、《作文报》等报刊选登。《沁芳集》收入的《永恒的陶渊明》、《兰亭,秀美山水,清雅书香》、《美丽的忧伤―重读边城》、《三月,江南―赏析》、《诗词韵里读春天》、《每个字都是无底深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由此可以说,《沁芳集》堪称一本知识性、文学性俱强的语文教学课外读物,能帮助学生打开视野,陶冶情操,浸染墨韵书香,享受求知愉悦,可以帮助一线教师系统积累资料,深入理解作家作品,增强教研能力,丰富文化功底,提高人文素养。
她爱亲友爱得炽烈:我建议您一定要读一读《飞向天堂的挽歌》。作者在这首“挽歌”中,把对姥姥、对父亲、对母亲、对大舅大姨、对表兄小弟……对所有亲人的爱表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生离死别,血浓于水,真像作者文中所说:“痛爱,就是痛不欲生地爱着。”这种爱深涵着奉献、感恩和忠孝,具有神圣而高尚的道德力量,在市场经济有时冲击传统道德,有些人真情泯灭的当下,颇有现实意义。
作者对友人的爱,在《飞在雨中的鸟―写给史铁生》中可见一斑。她与史铁生素不相识,却传递出由衷的担忧、牵挂、同情、关切,表达出由衷的赞赏、鼓励和祝福,读后令人感动。
她对学生爱得真切:该书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写自己学生的、为自己学生写的或曰专门写给学生看的,其中饱含着她对学生的爱。如《教养的芬芳》、《树之怀想》、《拯救男孩》、《呼唤羞色》等。正如她所说:“对教师而言,写作并非是纯粹的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教师的写作不仅是展现自己文笔才华的舞台,更是点燃学生激情的火种。教师自己有了写作的感性经验,指导起学生作文来也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当她的学生争相阅读刊有她文章的报刊无比自豪地大声朗读时,当她结合剖析自己的作品与学生交流写作秘诀,在课堂上形成了互动磁场时,常老师往往“忘记了疲倦,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放学时间”,感叹“这真是一种甜蜜的感觉,一种美好的体验。”(见作者《自序》)
她对人杰、对鬼雄爱得深沉:无论是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古代的,健在的,作古的……凡是精神可佳、功绩卓著者,在常文艳的笔端几乎均有呈现,而且是笔重墨浓,情真意切,字里行间充溢着崇尚、敬仰甚至敬畏,且有个人的独特视角和独到见解,给人以启迪、感悟、深思、震撼,其中的代表作有《有位诗人,在水一方》、《梦遇太史公》、《沈园,沈园》、《读韩愈》、《穿越千年的疼痛》、《怀念秋白》、《另类鲁迅》、《徐志摩解读》、《丁玲―一部传奇》、《萧红―呼兰河畔的潇潇落红》、《痛苦评梅》、《凝视傅雷》、《怀念海子》、《怀念三毛》、《伟大的梦想者―马丁?路德?金》、《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