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报道尚待完形社会图景
新闻报道尚待完形社会图景
传播为何为人类所需,它究竟具备怎样的社会功能?早在上世纪30年代,传播学先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威尔就给出了经典解释。他认为,传播具有三个社会功能,首当其冲的功能便是“环境监视”,即让社会成员了解我们生活在其间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藉此作出判断和适当的安排,并获得心理的安定感。
大众传媒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呈现真实的社会图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只有更充分、更完整的信息,才能帮助我们了解置身其中的社会,做出更佳的抉择。在最近的30多年里,尤其是最近10年间,中国媒体经历了巨大的飞跃,循着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方向做出了很大改观。然而,媒体所提供的仍然是一幅不完备的社会图景,尚待完形。
饶有意味的三组“寻找报道”
本文以深圳《晶报》在最近半年时间里的三组新闻报道为例。这三组报道都是该报给予了突出处理、并且逼近了事实真相的报道,这些报道刊发后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关注,而且在报社内部也反响热烈。
●案例1. “寻找深圳最帅警察”
初始事件:2010年1月5日晚近6时,武汉市的刘女士驾车行至一处十字路口,由于武汉天降暴雪影响了交通,整个路口都被车辆堵死。马路当中站着一名身穿警服的男子,疏导交通。经这位男子指挥,刘女士很快驶离路口。离开后,刘女士心生疑虑:“那小伙子只穿着警用大衣,并没有戴警帽,手里还拎了个白色购物袋,哪有警察这样上街指挥交通的?”刘女士又驱车返回原地,找到了那名男子,与其交谈得知,他是在深圳当警察的武汉人,回家休假,晚上6时多坐公交车途经该路口,见车流拥堵就主动下车指挥交通。刘女士听后颇为感动,再三问对方姓名,但小伙子不肯说。刘女士当晚向武汉晚报报料,希望表扬一下那位热心的深圳民警。《武汉晚报》第二天刊出消息,并登出了刘小姐用手机拍的这位着警服男子的照片,但照片模糊,无法看清正面。
报道经过:1月8日,《晶报》根据网上的帖子及《武汉晚报》的报道,在同城媒体中率先刊出报道《“深圳最帅警察”你在哪里》,不仅内页报道给予了较大篇幅,还以头版主图的形式作了导读。1月9日,又刊发了追踪报道,希望找到这位“深圳最???警察”。1月11日,那位“最帅警察”的亲戚给报社打来电话,揭开了当事人的身份:原为深圳边检民警,已调深圳地税部门工作,当时是回武汉结婚。1月12日,《晶报》以《“深圳最帅警察”找到了!》为题,结束了整组报道。
补白:这是一起看似简单的报道,没有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尽管如此,仍有值得追问及思考之处。首先是这位“深圳最帅警察”为什么这么火?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对于一些人干了该干的事情进行赞扬,恰恰反映了另外一些人没有做到。”
该追问的,还有报道里不曾发问的一个问题。这位“深圳最帅警察”已经不是警察了,他原是深圳边检站的一名干警,不久前调至深圳国税部门工作。那么,他为什么不做警察了?他为什么选择了到国税部门工作?他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从边防检查的岗位调到税务部门……尽管这些疑问不能也不该影响报道对象的品格,但是,新闻毕竟发生了骤然转向,出乎很多人(包括新闻采编者与读者)的预料,因而也是发人思考的。就此意义而言,这组报道并未揭示出完整的社会图景。
●案例2.“寻找肇事逃逸者”
初始事件:2010年1月2日晚9时40分许,从安徽来深圳打工的24岁青年邹为贤出门买洗衣粉,当行至龙华街道的一处路口时,被一辆飞驰而过的白色宝马轿车撞倒,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事发后,肇事车辆并未停车,而是趁着夜色逃逸。死者父母从安徽老家来深圳为儿子处理后事,白发人送黑发人,情何以堪?两位老人在街头遍贴启事寻找肇事司机,却是苦寻无果。交警部门称,该路段9个摄像头都是坏的,因此没有留下肇事车的录像资料。直到1月10日,死者父母拨通了《晶报》的报料热线,随着《晶报》报道的不断推出,肇事逃逸者才现身。
报道经过:从1月11日起,《晶报》接连5天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报道的前两天,《晶报》给予这一事件的关注度并非最高,而是刊发在内页里,封面未做导读。报道第三天(1月13日),《晶报》的报道开始升级,以封面主图的形式强化这一新闻,当日封面导读的标题是:“老父背妻:苦寻目击者”。第四天,便得到了警方较为清晰的回应:“肇事司机落网指日可待。”第五天,《晶报》在头版头条发布:“本报连日跟踪报道的宝马车撞死人逃逸案昨告破:肇事逃逸者是名交警。”
警方发布的案情通告称:“经初步查证,案发当日,车主儿子王某礼(男,28岁,公明交警中队民警)驾驶该车行至龙华八一路时撞到一名路人后逃逸。王某礼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使被撞者邹为贤死亡的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补白:肇事逃逸司机竟然是交警,这个结局真是出人意料!找到了肇事逃逸者,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整合营销传播视阈中国家形象建构对策.doc
- 文体新闻造假媚俗背后.doc
- 文化中小企业“招工难”原因及解决策略.doc
- 文化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及其破解路径.doc
- 文化企业税务问题研究.doc
- 文化传承创亮点,教育是一项不能心急事业.doc
- 文化传统预制性与公民教育.doc
- 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影响.doc
-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主体性.doc
- 文化工业理论生成历史语境.doc
- 2024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最新.docx
- 株洲出租车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 .pdf
- 2025年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最新.docx
- 【《汕尾交通投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docx
- 2024年四平职业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推荐.docx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最新.docx
- 2025年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最新.docx
- 2024年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最新.docx
- 2024年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推荐.docx
- 2025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推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