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肩住我们对于生命责任.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肩住我们对于生命责任

肩住我们对于生命责任   5?12四川大地震来临之际,都江堰光亚学校正在上课的教师范美忠,弃学生于不顾,独自跑出教室,所幸学生安然无事。之后,他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那一刻地动山摇》的帖子,文章这样写到:“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此文一出,即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激愤贬其失德者有之,赞赏其坦率与挑战传统的道德勇气者有之,还有人将其命名为“范跑跑”。此即范美忠事件。当范美忠事件逐渐成为过去,我们需要深度反思,究竟这个事件中哪些问题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哪些理念是必须明确的。   范美忠事件一开始就不仅是一个教育的事件,而是一个由范美忠自己和媒体共同打造的泛娱乐化的事件。这一点或许是范美忠自己没有想到的,一旦他把自己抛入其中,他就不属于他自己,而成了大报小报花边新闻的噱头,成了吸引眼球的亮点。这意味着一旦范美忠成了“事件”,就不再是一个仅仅属于范美忠本人的事件,而成了一个娱乐性的公共事件,成了国人精神生活,确切地说是道德生活的公共事件。道德也可以娱乐化,各色人等,一上场,网络、报刊杂志上的评论铺天盖地,范美忠本人成为街头巷尾的议题,道德伦理这一中国社会最敏感的字眼凭借“范跑跑”的名称,在古老大地上可以说是狠狠地秀了一把。在这一点上,范美忠事件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泛娱乐性事件。   读到范美忠的文章,不难发现他的坦诚以及他对当今中国社会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热血心态,他骨子里有一种鲁迅式的敢于挑战一切黑暗的战士姿态。他北大毕业,沉迷于教育之梦,多次尝试又多次碰壁,但依然不改初衷。在自由而闲适的天府之国,范美忠拥有了一种骨子里的可爱,拒绝成熟,或者说拒绝被格式化。但当灾难来临那一刻,面对上课的学生,范美忠撒手而逃,孤零零地一个人到了田径场。这一刻,撇开所有的伦理道德问题,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怯弱的男人。事后范美忠把自己的行为径直与自由公正联系起来,避而不谈内心的怯弱,至少表明范美忠并没有他所表白的那般勇敢。所谓只能为自??的女儿献身,其实也只是一个为自己开脱的幌子,一是因为女儿没在眼前,本身就只是一个假设;二是如果没有女儿,那又该找什么借口呢?这一刻,范美忠就像是好龙的叶公,好来好去,其实好的不过是一条假龙。   范美忠的辩解有三点值得肯定的:一是直白地讲出自己的所行和所想,他的坦率和真诚可谓可圈可点;一是以本能和底线伦理对道德理想主义、带传统泛伦理化社会的挑战;一是他对高蹈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挑战以及对教师基本权利的辩护。他特别强调的自由和公正,这确实是我们当今社会所亟须的现代价值。以自由与公正来为自己辩护,并试图把对地震造成的灾难的关注引向对社会正义的关注,这是难能可贵的清醒,也是之后许多为范美忠辩护的人的重要观点,这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范美忠是在事后不畏强权,为那些在地震中可能因为某些人的失职而造成的无辜死亡的人们奔走,或者像叶志平校长那样以自己的人格来弥补当今社会正义机制中的某些缺失,并因此而带来了灾难损失的减少,那我是从心底里佩服范美忠对自由、公正的实践。但不管怎样,我都很难把他在灾难来临之际的独自逃走本身与自由正义联系起来,尽管如果是我在现场,也许我也会一样的怯弱,但我想我应该不会把自己的怯弱与自由正义联系起来。   熟悉西方近现代思想的范美忠肯定非常清楚,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由主义,从来都是勇敢的代名词,是对抗强权的利器,而不是对社会中和具体情境中的弱者放弃责任和道德义务的美丽遁词。自由主义_开始就被置于社会行动之中,也就是政治的自由。此时此刻,当个人只顾自己逃生之时,我们面对的并不是抽象的伦理道德,也不是强权政治,我们面对的是同样置于灾难之中的鲜活的生命。面对置身灾难的生命,我们怎能坦言可以毫无愧疚,而且是基于自由正义来逃生呢?显然,范美忠在这里言称自由与公正并不是时候。在灾难降临之中,不谈生命本身的可贵,而谈自由公正,是对自由与正义的讽刺。如果说灾难来临时刻独自逃走情有可原,那么把基于本能的独自逃走转变成个人基于自由主义而行动,并由此而作为向社会进行自由启蒙的起点,则显然牵强。   范美忠想以自由伦理来挑战传统泛伦理化社会,这确实是需要勇气的。作为现代自由民主最高的理念,“人是目的”,这里的人并不是简单的个人,而是“每个人”,或者说是每个“个人”,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别人或者其他事物的工具。当范美忠想以自由理念来论证自己在地震中独自逃离的合法性时,是不是把学生的生命作为了他要言称自由理念这个行动(而不是自由本身)的工具呢?换言之,他难道不是在以一种(别人)不正义――也就是只把自己而不把别人的生命当做目的――的方式来宣称正义?如果范美忠在灾难之后不是谈基于个人逃生的自由与公正,而是直接挑战灾难后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泛道德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