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于娟海归博士生命日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娟海归博士生命日记

于娟海归博士生命日记   于娟,生于1979年,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后,坚持开博客写病中日记,在博客中反思生活细节,感悟人生,引起网友关注和热议。      编者按: 4月19日凌晨3时,本期杂志即将付梓,32岁的于娟辞世。曾经以为,她的“生命日记”会是长篇连载,她的病情会奇迹出现。她的乐观坚强,让我们忽略了了,这是一位乳腺癌晚期病人,她耗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膏油,去思考生命,去烛照生者,告诉我们在拥有时珍惜,在困难时淡定,在远行前优雅。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于娟,一路走好……       如果可以选择,也许于娟永远都不想这样出名:一个著名的癌症病人。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形容似乎也算得上贴切。一年多来,这个生命被倒计时的复旦女博士,用她的文字,一点点记录着自己的癌症抗争史。500余篇博客、300余万访问量——没有人知道她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记录下这些点点滴滴,但那些文字里渗透出的挣扎与渴望、坚持与乐观,感动了无数人。   有人在她的文字里读到了感动,有人在她的文字里找到了坚强。于是,于娟就这样“著名”起来了。当媒体蜂拥而至的时候,于娟说,“请忽略我。我希望有人关注我用命换写出的文字,我希望有人能透过我的文字关注到自己的健康,我希望有人透过我的文字关注到自己偏离生活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有人开始早睡早起,开始减少应酬,开始不再嗜烟酗酒,开始分些时间给家人——”      “我就像一尾被扔到岸上的鱼”      “我就像一尾被扔到岸上的鱼,在黑暗里斜倚在被子上,大口无声地喘气、喘气。没有人知道连续不断喘气是多么的艰难。我开始用上唐老师教给我的气功,开始默念八卦象数,开始抱着金画家送给我的紫水晶球,开始一切科学的不科学的,神道的不神道努力。我争取到了天亮。我相信,所有人面对面看着我的时候,没人知道我这一夜有多难,除了一直坐在我身后帮我捋背抚胸的妈妈。”   ——摘自于娟博客   31岁以前,于娟从来不曾想过,有一天,连呼吸都会成为一件为难自己的事。   31岁之前的她,健康、快乐、生机勃勃。那时候她刚刚过五关斩六将一口气读完硕士、博士还到海外留学,那时候她刚回到复旦大学成了一名年轻讲师正等着风生水起,那时候她的儿子才刚刚14个月。在经过漫长的读书生涯后,生命,似乎向步入社会的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科学哲理,声色犬马,佳肴美酿,越来越觉得每种东西都诱人,每种东西都自有天地,每种东西都有让你沉沦的道理。”   然而,命运似乎更像是个刁钻的操盘手。一切,似乎都还来不及开始,她就快要失去“沉沦”的资格。用于娟的话说,“犹如鹤之羽翼始丰,刚展翅便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地里。”   2009年12月27日,于娟正式从医院确诊,她患上了癌症。几天后,确切的消息传来:乳腺癌晚期。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躯干骨,她只能选择化疗。化疗的初期反应很大,呕吐一直不停。因为全身不能动,即便呕吐,她也只能侧头,最多45度,身上、枕边、被褥、衣裳,全是呕吐物,有时候呕吐物会从鼻腔里喷涌而出,一天几十次。   也有时,一天之内经历两次骨髓穿刺。这样的时刻,于娟的丈夫在旁边总是面壁不忍再看,于娟的妈妈也已经濒临精神崩溃边缘。但于娟却从来不哭。那些别人化疗时五脏六腑的难受她也有,但她不想让家人看到她的痛苦。她只是断断续续用了身体里仅有的一点力气,录了数封遗书,安慰妈妈看穿世事生死。   经历了六次化疗后,于娟回家了。她年幼的儿子“土豆”当时只有19个月,他开心地围着妈妈转来转去。“土豆”的奶奶说,“‘土豆’唱支歌给妈妈听吧!”“土豆”趴在于娟的膝盖上,张嘴奶声奶气地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余音未落,于娟第一次流泪了。“也许,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变成了草。”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这半年,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乐。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就是。”   ——摘自于娟博客   记录是于娟很久以来养成的习惯。当生命暂时得以延续,惯性让她试着去记录这段别样的人生体验。《病房记事》《癌症的益处》《致病友和家属战友们》《出生入死的生日记事》——几经生死后,于娟用那些笑中带泪的文字,与更多的人分享这生死边缘上的体验。   当生命都难以为继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坚持这样的记录?于娟说,是想跟大家分享人生的体悟和教训。因为生病以来,得到太多爱,无以为报。生病至今,她收到的礼物五花八门,从虫草灵芝到红薯,甚至一个不认识的广州大姐,从别人那里听说了她的事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