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中国法制史》(第七章).ppt

河海大学《中国法制史》(第七章).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海大学《中国法制史》(第七章)

四、汉代罪名体系 汉代的罪名甚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关于侵犯皇权的犯罪 ? (二)关于威胁中央集权的犯罪 ? (三)关于官吏贪污渎职违制的犯罪 (四)关于侵犯宗法伦理的犯罪 ? (五)关于侵害公务及治安的犯罪 ? (六)关于侵害人身的犯罪 ? (七)关于侵害财政及财产的犯罪 五、汉代的刑法原则和刑事政策 汉代的刑法原则,从汉律遗文和汉代法律事案中可以大致看出以下原则。 (一) 君亲无将,将而必诛 这是格外注重保障君权、父权,注重尊君、孝亲的原则。 (二)矜恤老幼妇孺 这是在刑事上矜恤老幼妇孺、保护弱势群体、体现尊老爱幼的法律原则。 (三)亲亲得相首匿 “亲亲得相首匿”变成国家正式的法律原则,其立法本意在于尊重人们的伦理亲情,弘扬“亲亲尊尊”之道,宽宥人们出于自然亲情而情不自禁地包庇藏匿犯罪亲属的行为。 (四)原心论罪 所谓“原心”,是指特别考查(原)行为人动机的伦理性质。合于纲常伦理则为善,悖于纲常伦理则为恶。出于善的动机的行为即使违法也不应追究,出于恶动机的行为即使合法也要追究。 (五)官僚贵族有罪先请 汉代法制强调官僚贵族在法律上应享有一些法定特权,强调贵贱有别、官民有别。这一特权最为显著者就是“先请”或“上请”制度。 (六)从严治吏 ? (七)罪无正法不合致纠 (八)法不溯及既往 (九)已赦之罪不再究 汉律强调不得追究赦令发布前的犯罪,亦即不得追究已被正式赦免的犯罪。 (十)自首者减免其罪 汉代称自首为自告、自出。汉律鼓励自首,规定自首者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首恶或造意者先自告亦不除罪。犯数罪,只除自告之罪;未自告者不除。 (十一)保辜论定罪责 汉代似乎已经确立了保辜论罪的原则或制度,确定“保限”即一定时限,若伤者在保限内死亡,则殴者须为其死负刑责;若限外死亡或限内因他故死亡,则殴者只需负伤害之刑责。 (十二)诬告反坐 汉律打击诬告,确立了诬告反坐的原则。 返回 第四节 汉代的民事和经济法制 一、身份与主体问题 汉代没有今人所认识的民事主体制度,但有关于人们的身份等级和有关主体资格的制度。汉代的身份等级有贵族官僚阶层、平民阶层、贱民阶层三等。 二、物权制度 汉代物权制度,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制度。除了皇帝经常向贵族、官僚、功臣赏赐土地之外,国家也通过募民屯垦、徙贫民屯垦、赐授公田、借耕公田等方式“制民恒产”即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汉代的拾得物之法制也值得注意。 三、债与契约制度 汉代法律要求人民进行大宗财物买卖、赠与、出租(佃)、继承等事宜时订立文契,以便保障权利。汉代的买卖契约。买卖契约在汉代称为“券”或“市券”、“券书”。汉代的有息借贷,称为 “贷子钱”。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 汉代的婚姻缔结制度,一般而言仍以周代以来的“六礼”为基本制度,即结婚必须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阶段或六道程序 汉代的离婚制度,仍以周礼“七去三不去”为主体。 汉代的继承制度,大致分为两者。一是宗法继承(或身份继承),二是财产继承。宗法继承实行嫡长继承制,即原则上以嫡妻所生的长子为继承人,继承父亲的宗法权位和利益。财产继承基本上实行诸子均分制。 汉代也出现了遗嘱继承。当时称遗嘱为“先令”。先令即遗嘱的订立,必须由国家官吏“乡部啬夫”见证或监督,还必须上报官府备案。 五、汉代的经济管理法制 汉代的经济管理法制,最值得注意的有三。一是赋税制度,二是官营禁榷制度,三是平准均输制度。 返回 第五节 汉代的司法诉讼制度 一、汉代的司法机关 汉代的中央司法机关首先是皇帝。皇帝对一切司法活动有最后支配权,还常常亲自断决重大案件。 丞相也有一定的司法权,可以参与议决重大疑难案件,即与太尉、御史大夫“杂治”大案要案,还有直接处罚官员。 廷尉是在皇帝之下专掌审判的最高官员,为九卿之一。 御史大夫是最高监察官,“掌副丞相”,为丞相副贰。 尚书台本为皇帝的文秘档案官衙,但自汉武帝时始,为了限制相权而赋予尚书台以部分司法权。 汉代地方司法机关,主要是郡县守令。 二、汉代的告劾制度 汉代的诉讼案件之提起,统称为“告劾”。具体有两条途径:“告”和“劾”。所有由国民个人提起的诉讼均称为“告”或“告诉”;所有由官吏以其职务职责提起的诉讼均称为“劾”或“举劾”(“劾”的对象包括官和民)。 除“告劾”外,汉代还有所谓“自讼”、“自告”、“自劾”。 所谓“自讼”,就是被告劾之人主动向官府作出正式申辩(自辩);“自告”其实就是自首;“自劾”是以一定的罪名弹劾自己,表示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