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文瀚老师应用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病中应用经验
师文瀚老师应用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病中应用经验
关键词名医经验当归拈痛汤皮肤病
师文瀚老先生从医近60年,精勤不倦,见解独到,临症经验丰富,在甘肃天水地区享有盛誉,是甘肃省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当归拈痛汤出自张元素《医学启源》卷下,是易水学派中较有影响的一个方剂。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盛赞该方为“此湿热肿痛之圣方”。后世医家多将该方用于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初起的治疗。该方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当归、白术、苍术、人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甘草等药物组成。该方条下云:“治湿热发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痛,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是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医学发明》中指出,该方主治湿热相搏之肢节烦痛,脚腿生疮,脓水不绝,肩背沉重,脚气肿痛,脉滑数等。做为甘肃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的师文瀚老先生将“当归拈痛汤”化裁,应用于皮肤病证的治疗,经多年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屡用屡验,现分述如下。
脓疱疮
脓疱疮又称天疱疮、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皮损主要表现为脓疱,有传染性。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家庭中传播流行。《外科大成》中说:“天疱疮,初起白色燎浆水泡,小如芡实,大如棋子,延及遍身,疼痛难忍。由肺受暑热,秽气伏结而成”。因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导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皮肤娇嫩,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则更易发生,并且缠绵难愈。
患者,女,8岁。2006年8月15日初诊。其母代诉:头顶部流脓,有脓痂1个月余。1个月前,先在左耳部流脓,以后逐渐蔓延到整个头顶部,曾在某医院西医皮肤科治疗,??服西药片剂,肌注青霉素等无效。查:患儿整个头部有脓痂,且流出黄色水液。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当归4.5g,羌活4.5g,防风4.5g,升麻3g,猪苓4.5g,泽泻4g,茵陈4.5g,黄芩4.5g,苍术3g,白术3g,苦参9g,知母4.5g,白鲜皮9g,薏苡仁6g,蝉蜕4.5g,甘草2g。3剂,水煎饭后分服,3次/日。3剂后,患儿头顶部脓液明显减少。连服10剂后,患儿头顶部痂皮干燥脱落,长出新嫩皮。后服3剂,患儿痊愈。
湿疹
湿疹是指皮损多种,形态各异,有瘙痒、糜烂、流汁、结痂等症状的皮肤疾患。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本病具有多形性损害、对称性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男女老幼皆可发病,多因先天禀赋敏感者多见,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多复发。急性者多泛发全身,慢性者多固定在某些部位,亚急性介于两者之间,《医宗金鉴》中说:“遍身生疮,形如栗米,瘙痒无度,搔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发于耳部的称旋耳疮,发于手部称莴疮;发于头部的称乳头风;发于脐部的称脐疮;发于阴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下肢弯曲部的称四弯风。多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于脾虚不运,湿邪留恋有关;慢性者因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发于小腿伴有青筋暴露着,常与气血运行失常,湿热蕴阻所致。
患者,男,28岁。2006年4月3日初诊。半个月来下身、双大腿内侧及阴囊部均出现糜烂之红色丘疹,流黄色液体,部分出现脓痂,尤以大腿内侧及阴囊底部为甚。诊断为阴囊湿疹,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当归9g,羌活9g,防风9g,升麻4.5g,猪苓9g,泽泻9g,茵陈9g,黄芩9g,苍术6g,白术9g,苦参15g,白鲜皮15g,黄柏9g,薏仁9g,乌蛇15g,蛇床子9g,甘草3g。3剂,水煎分3次服。再诊时,自述瘙痒及流黄色液体明显减少。又进3剂,瘙痒及流黄色液体症状已停,开始结痂。连服上方12剂,痊愈。
隐疹
每因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故名。可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生局限性风团,小如芝麻,大似豆瓣,多呈鲜红色,数目常随搔抓的刺激而扩大,增多,有的融合成环状、地图状等多种形态。
患者,女,62岁。2009年10月8日初诊。1周来,自觉全身瘙痒难忍,搔抓后即表皮发出大片淡红色风团,更甚则融合成片,经服扑尔敏、息斯敏等脱敏药物,只能缓解一时。经追问,之前未曾服用任何药物,以及接触易致敏的任何物品。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当归9g,羌活9g,防风9g,升麻6g,猪苓9g,泽泻9g,茵陈9g,黄芩9g,苍术6g,苦参15g,白鲜皮15g,乌蛇15g,蛇床子9g,蝉蜕9g,甘草3g,3剂,水煎分3次口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