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中如何巧妙运用小人物评议.docVIP

人物传记中如何巧妙运用小人物评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物传记中如何巧妙运用小人物评议

人物传记中如何巧妙运用小人物评议 【摘 要】人物传记在我国历代的史书、志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为人物立传时巧妙的通过记述小人物来进一步突出传主的人物特征和历史地位,这既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主要历史人物,同时又把普通大众对于历史的推动作用展现出来,不至于遗漏。【关键词】人物传记;小人物;评议人物传记之兴肇于《史记》、《汉书》,《史记》首立本纪、世家、列传,而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汉书》省世家而入列传,之后历代史书承袭不变遂形成了历代正史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传形式。因之而形成了所谓的:史汉列传,汉魏别传,六代唐宋墓铭,宋代以后年谱、形状等等。而人物传记下有细分为:名宦、治行、乡贤、耆旧、流寓、文苑、儒林、孝义、忠悌、方技、仙释、笃行、列女、节义等等。据统计二十四史合计3250卷,其中人物内容2160卷,总占三分之二,所以历来有言,自古史志半人物。因此也可以说是由许多的人物传记组成了历史发展脉络,一个个人物让历史反复跌宕。我们读历史也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人物的事迹的记载才生动有趣。所有人物都有表演,真与假、善与伪、美与丑、智与愚、勇与怯、贪与廉,都在交替上演,或让人赏心悦目,或让人扼腕痛惜……而作人物传难度最大,技术最高的事情莫过于对人物褒贬评价了,盖天下人都是目好色,耳好声,喜闻赞叹之声,厌听逆耳之言。尤其是对大人物的评价,动辄就有生命的危险。东晋权臣桓温北伐,在枋头被前燕吴王慕容垂所败,秘书监孙盛,做《晋春秋》,直书时事,大司马温见之,怒,谓盛子,曰:“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言!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孙盛儿子急忙告罪,并请求老父删改,而孙盛性情方正严厉,遵守法度拒绝删改。儿子们畏惧,私下删改。孙盛私下留下一部未删节版的,流传之北方,到孝武帝朝,搜求天下异书,而一个辽东人呈献出来,和当时流行的删节本不同,而书传天下。像孙盛这样的作者,让我们肃然起敬,佩服其宁折不弯,不屈从于权贵的精神。可是时隔七十年后的另外一位人物崔浩就没有那么的幸运了。崔浩出生大姓,为清河崔氏。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太武帝三朝,出谋划策,廓清区夏,居功至伟。但是由于他编撰《国记》,秉笔直书,毫不隐瞒避讳的记述了北魏拓跋氏的历史,甚至直书了拓跋氏一些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而且刻成石碑树立在通衢大路旁,引起往来行人议论。鲜卑贵族看到后,无不愤怒,先后到太武帝前告状,指控崔浩有意暴扬国恶,太武帝命令收捕崔浩及秘书郎吏,审查罪状。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己亥(公元450年7月5日),太武帝诛杀崔浩。清河崔氏无远近,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一时间血流成河,令人心惊胆寒。因此,围绕在权贵身旁的摇尾巴系统,只敢一味的逢迎乞怜,才能保住脖项。就拿明神宗朱翊钧来说,虽然此人生前竭尽全力的毁灭他的国家,伤害他的人民,可谓是“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但是摇尾巴系统在他死了以后却将人世间最好的词语奉送给他,其谥号为:范天合道哲肃静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读完这一连串要让人中途喘口气的溢美之词,实在令人作呕。对这些大人物作传,我们心有余悸。然而一些好的传记家,也能通过一些小人物的描写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朱东润说到“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一生。这一生的记载,在优良的传记文学家的手里都可以成为优良的著作,所以在下州小邑,穷乡僻壤中,田夫野老,痴儿怨女的生活都是传记文学的题目”。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的说法,事实上还有许多必要的限制,一个平常的人物不可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所以作者对于这样的传主唯有运用细腻的文学技巧,从人格分析方面着手,发掘人物独有的价值。《礼记·檀弓上》有这样一则记载,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队,佐车授绥。公曰:“末之,卜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诔之。士之有诔,自此始也。在这里让我们看到是两个小人物人格特征被宣泄无余,他们忠于职守的一个“忠”,却是感人至深的。出了事故,不是左推右塞,竭力寻找客观原因,而是挺身而出,大胆承担责任,并以生命为代价来表白自己的忠诚和献身精神,一个忠字感天动地。其二人的事迹完完全全的成为了日后尽忠职守的代表。西汉时有一个人叫直不疑,初为郎,同舍有告归,悞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贾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慙,以此称为长者。稍迁至中大夫,人或廷毁不疑,以为盗嫂。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这里所用笔墨不多,此人人如其名,直不疑,简直不能被怀疑,可就是这么一个简直不能被怀疑的人,却不断地被诬陷、被怀疑。作传者正是以如此巧妙的反写手法,不是开篇明义的,就告诉读者,直不疑就是一个品行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