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不祥纹样初探
摘要
摘 要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文运用历史学的基本方法,把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演变过程分为萌芽时期、形成时
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和高峰时期等五个时期进行分析,力图重现传统吉祥纹样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风貌。在此基础上,从横向对吉祥纹样与政治哲学思想、吉
祥纹样与宫廷文化、吉祥纹样与文人情趣、吉祥纹样与民俗意蕴、吉祥纹样与我国
各民族图腾崇拜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传统吉祥纹样的本质特征,并以独
特的视角观察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传统文化心态。论文认为,从远古图腾和彩陶
艺术而发展至今的传统吉祥纹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它蕴含着中华民族
传统的文化心态,寄托着美好的寓意,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以特有的
民族语言和装饰风格给我们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望和精神上的极大寄托。传
统吉祥纹样的超时空性、超阶级性的特质,是传统吉祥纹样能够继续延续其生命力
的基本因素;传统吉祥纹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以及在各民族问、各地域间表现
出的差异性,是其具有具体深刻而又生动丰富内涵的根本保障。论文认为,传统吉
祥纹样具有心理补偿、审美享受和经济价值三大功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最
后,讨论保护传统吉祥纹样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如何有效地保护传统
吉祥纹样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吉祥纹样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我国吉祥纹样的发展史,从远古先民对自然万物进而对部族图腾的崇拜,再到
封建社会人们对祥瑞喜庆的追求,无一不反映了中华民族憎恶灾祸邪恶、渴望幸福
吉祥的传统文化心态。可以说,从远古图腾和彩陶艺术而发展至今的传统吉祥纹样,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寄托着美好的寓意,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并以特有的民族语言和装饰风格给我们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望和
精神上的极大寄托。
本文的研究取向,一方面是从纵向对传统吉祥纹样的历史源流、发展脉络进行
分析,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厘清传统吉祥纹样从萌芽、诞生一直到鼎盛的轨迹,
还原其历史面貌,以期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另一方面是从横向对传统吉祥纹样与
社会发展中各种文化心理现象之阃的关系作出分析研究,以期掌握吉祥纹样的本质
特点:1、封建社会重农文化对传统吉祥纹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使传统吉祥
纹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持久性、延续性、稳定性,或者可以说吉祥纹样具有一定的
超时空性。2、传统吉祥纹样具有一定超阶级性,往往在全社会各阶层均受到热烈追
捧。3、吉祥纹样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紧密结合,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4、
吉祥纹样还具有区域化的特征,在民族之间、在地域之间在共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一
定的差异性。传统吉祥纹样在以上四个方面所具有的特质,使我们得以进一步明确
吉祥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超时空性、超阶级性的特质,是传
统吉祥纹样能够继续延续其生命力的基本因素;而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以及在
各民族间、各地域间表现出的差异性,是传统吉祥纹样具有具体深刻而又生动丰富
内涵的根本保障。
本文各章节,将首先探究传统吉祥纹样是如何一步步从原始社会的萌芽状态发
展起来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吉祥纹样表现出中国人何种传统文化心态,并
具有怎样的社会功能。最后,从继承保护着眼,对传统吉祥纹样如何从辉煌的过去
走向无限的未来作出展望。具体如下:
第一章“从远古走来的吉祥纹样”。本章从吉祥意识的产生探究起,分析了传统
吉祥纹样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以及神灵崇拜之『刚的渊源关系,使我们对其在远古
社会中是如何萌芽诞生,以及它的初生形念,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第二章“吉祥纹样发展演变过程”。本章以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导致吉祥纹样的
V
祸建师范人学XXX博十学何论文
萌芽为起点,以吉祥纹样在社会历史中的发展轨迹为线索,将我国传统吉祥纹样的
演变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和高
峰时期,并分别对应原始氏族、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秦汉到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元
朝以及明、清两朝这五个历史时期,明确传统吉祥纹样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
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海公共租界内华洋干系之研究(1928—1937)——以“华洋共管”的工部局为考察中心.pdf
- 上海公共租界的安全次序管理初探(1854——1927).pdf
- 上海公立高校教师工薪支出及生活状况考察(1930年代—1950年代).pdf
- 上海商品检验局研讨(1929-1937).pdf
- 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轨制研究.pdf
- 上海城市民间信奉历史地理研究(1843-1948).pdf
- 上海市公务人员工资及生活状况调查(1930-1956年).pdf
- 上海士绅李平书研讨.pdf
- 上海提篮桥西牢与清末牢狱改良——从报刊舆论出发(1901-1911).pdf
- 上海市华界中小学学校卫生研讨(1929—1937).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