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的爱情观批驳.pdf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宓的爱情观批驳

摘 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学衡派对文化激进主义产生有益的制衡和补充,作 用不可低估。吴宓(1894年8月~1978年1月),学贯中西,融通古今,学术造 诣非凡,是学界知名学者、教授、学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现代社会转型和文化 变革在他身上打下深刻烙印,而传统文化的因袭又牢不可破,给他带来理想、志 业、思想、情感、道德、伦理等的新旧差异和复杂的价值取向,甚至引发灵魂上 的苦痛。他自身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变异性和矛盾性显示出的巨大意 义,不单只是思想史上的,同时也是人的心智进化史上的,对他的深入理解和研 究有助于我们对时代和历史的理解。 笔者选择吴宓作为研究对象,以十卷本《吴宓日记》(1910-1948)和十卷本 《吴宓日记续编》(1949—1974)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吴宓的情感经历、心理作为 切入点,对他的爱情观做出理性的认识和分析。 吴宓对爱情怀抱至高理想,一生不懈追求理想之爱,坦诚地苦求纯粹的“真 情”。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离婚来完成对理想之爱的追求。这种真情追求 往往盲目和过于浪漫,使自己陷入单相思的境地。同时吴宓在婚恋观上又持二元 论甚至多元论,是个“真诚’’的泛爱主义者。这种二元论甚至多元论的婚恋观, 是忽视婚姻的社会责任和恋爱的道德要求的观点,在事实上又使他流于泛爱主 义,处处真诚地用情,屡屡凄惨地碰壁。吴宓实际上陷入追求完美之爱和“真诚’’ 泛爱的循环怪圈,因为追求理想完美的爱情所以容易徘徊而不专一,又因为不专 一的泛爱而得不到理想爱情。 出于这样的爱情观,吴宓对离婚的看法前后迥异。初始认为离婚是不可行之 邪道,后则认为离婚是不违本心,追求内外和谐的行为,是本于真道德真感情的 可行之道。他对婚姻的看法有失偏颇,没有承担起婚姻应担负的社会和道义责任。 吴宓的爱情观与其志业理想、道德观等诸多方面形成悖论。首先,学衡派这 种借“西学来倡导“中学、借“现代”来维护“传统”的做法,使它本身出 现了一个“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自相矛盾的因子,成为吴宓 思想、行事等方面产生矛盾的一个潜在因素。其次,推崇新人文主义、强调“节 制之道德”与事实上的“不节制,纵欲任情的对立统一。第三,行为中的人文 主义道德与性格上的浪漫诗情的矛盾对立。 吴宓爱情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家庭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因袭,《红 楼梦》的影响。2、出国留学的经历,新人文主义思想、时代文化氛围的浸染。3、 个人性格的因素。4、人性的弱点的显现。 吴宓的复杂的感情生活使他的人生显得颇具悲剧性,他很多时候都有疯狂、 出家、自杀等冲动。吴宓所具有的双重人格、二元思想体现出一代学人的共性特 征,又有其鲜明个性。 关键词:吴宓;爱情观;泛爱主义;新人文主义 Abstract Inthe1 intenseand destructionand tothe 930s,with thorough negative traditionalnewculture of balancehadbeneficialchecks movement,theparty learning andbalancestothecultural valueofitshouldnotbeunderestimated. radicalism,the Wu famous ofthe Mi(1894.8,--,1978.1),the representativepanywell—known academic wasamenof and scholar,professor,He culture,studying learning bothChin

文档评论(0)

yxutcang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