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互联网金融的旧路及新途.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06月30日16:36《当代金融家》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热潮此起彼伏。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它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路子,还是扣了顶互联网的帽子在传统金融的老路上行走?它能取代传统银行吗?其之于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其安全问题?2014年5月16日,长安信托/长安财富与当代金融家杂志联合主办第67期“五道口议事厅”,对话专家就上述话题给出一线解答。 赵庆明[微博]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微博]首席宏观研究员 互联网金融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利用大数据挖掘对客户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中国信用体系技术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赢在大数据 目前,大家普遍的一个疑问是,互联网金融究竟有什么力量能够让银行紧张?它真的能够“颠覆”银行吗?其实,互联网金融并不神秘,它并非一种新兴业态,其实质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传统金融领域的应用。 在美国,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如火如荼,原因何在?在美国,并不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个人是综合纳税,政府对纳税者个人或其家庭的资产负债表非常清楚,企业有清楚的财务报表,财务造假者少,所以,美国传统的金融机构不用依靠大数据就能够获得全面、真实的信息。 而中国的情况并非如此。中国不是综合纳税制,而是交税,且很多企业通常只有三张财务报表甚至没有报表,因此,银行无法了解个人、家庭和企业的全部信息,也就不能把握其中的风险,贷款起来自然会很谨慎。 如今,这个问题被阿里小贷等互联网金融解决了。互联网金融的显著特点之一即是利用大数据挖掘对客户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中国信用体系技术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网络微贷举例,基于大数据的搜集、整理、挖掘,网络微贷能给予商户一定的授信;建立在支付宝[微博]基础上的余额宝[微博],也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整合信息的优势,解决了过期账户向定期账户转换的问题。 不会取代传统金融 虽然互联网金融有以上优势,但我并不认为其能够取代传统金融。 从余额宝的运营模式就可以看出,余额宝背后是天弘基金,而基金管理公司还是传统的金融业态,并且天弘基金得到的资金还是给银行,由银行再拿这笔钱做贷款或其他用途。所以,实际上,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提供一种销售渠道、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它也许能取代传统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但不能取代传统金融本身。 另外,在风险管理方面,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都无法取代传统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比如,P2P和众筹,虽然可以解决投融资的问题,收益率可高达10%甚至20%,但是其风险也是目前互联网金融业态里最大的。有些人建立P2P或众筹的平台,一开始目的就不纯,很多不明就里的人被高额利润蒙蔽。 金融做到一定规模,会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因此监管机构一定要介入,要把互联网金融一同纳入到监管体系里去。 ================================ 戴险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的金融体系长期处于 “金融压抑”之下,利率受到管控,资金主要由银行体系进行配置。逐利的市场,必将试图利用任何由于管制而可能产生的套利空间——这就是目前所谓“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基本逻辑。 难以“喧宾夺主” 美国是金融和互联网都最为发达的国家,但是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的说法。这缘于互联网作为技术的本质。互联网对金融的冲击,本质上就是机器与人力资本的冲突,其结果取决于机器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取代人力。而这种冲突自金融诞生之初就一直在进行。在这点上,互联网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 互联网的特性,就是对标准化、数字化内容传输的便利性和规模化。在金融领域,这类信息和流程多为业务的后台。难以标准化的人力资本则储存于个体之中,很难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在历史上,金融领域的技术进步已经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多轮淘汰。但有些信息注定难以用机器处理,而这往往是金融最重要的部分。 可以说,在过去20多年里,互联网技术全面深刻地改变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金融业、尤其是金融交易市场的市场结构。不过,互联网对西方金融业的影响只能说是“静悄悄的革命”。金融在后台提高了效率,但在更多时候并没有喧宾夺主。而金融在经济体中执行的六大功能从未改变。互联网并没有派生出新的金融功能。从这点看,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与它对音乐、电影等行业的影响并无本质区别。 互联网作为一项技术,在美国的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互联网并没有产生新金融。这种认识上的清醒,使得西方市场没有产生所谓“互联网金融”概念。 在中国,当前热炒的“互联网金融”概念主要源于制度因素。中国的金融体系长期处于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所描述的“金融压抑”之下,利率受到管控,资金主要由银行体系进行配置。而逐利的市场,必将试图利用任何由于管制而可能产生的套利空间。这就是目前所谓“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基本逻辑。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