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病学精品教学(汕头大)感(传)染病学总论
感(传)染病学总论 ? 临床最常见的疾病: 引起死亡最多的疾病: 1/3 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抗生素 新发传染病:SARS,甲流等 概念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病原微生物(0.1mm以下)和寄生虫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朊毒体(prion)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流行的疾病。法律规定 问题(1):教材目录里传染病(有的有弯曲菌、螺杆菌病,无梅毒、淋病等)?美日 问题(2):传染病种类的变化(甲乙丙类) 感染病的热点课题:感染因子在EID中的作用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黏膜肿瘤 人类微小病毒B19与血小板减少症 病毒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 单纯疱疹病毒和博氏疏螺旋体与面神经麻痹 大肠杆菌O157:H7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和肺炎衣原体与冠心病 空肠弯曲菌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 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哮喘、关节炎 所有的疾病都是感染病吗? 39 kind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lass one: 1.鼠疫(plague), 2.霍乱( cholera) class two: 1.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2.艾(爱)滋病(AIDS), 3. 病毒性肝炎, 4.脊髓灰质炎 ,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6.麻疹, 7.流行性出血热, 8.狂犬病, 9.流行性乙型脑炎, 10.登革热, 11.炭疽, 12.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13.肺结核, 14.伤寒和副伤寒, 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6.百日咳, 17.白喉, 18.新生儿破伤风, 19.猩红热, 20.布氏杆菌病, 21.淋病, 22.梅毒,23.钩端螺旋体病, 24.血吸虫病,25.疟疾,26. 甲型流感 class three: 1.流行性感冒 , 2.流行性腮腺炎, 3.风疹,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5.麻风病, 6.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 7.黑热病, 8.包虫病, 9.丝虫病,10.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11. 手足口病 甲类:天花被消灭,减少一种;乙类新增:艾(爱)滋病,淋病,梅毒,SARS,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甲类管理)等;新增加乙类4种、丙类11种。 总的由25种增加至35、37、现在39种。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丙升乙。甲流、流感和上感? ㈠ 病原体被清除 (elimination of pathogens) 入侵病原体,受到人体各种防御机能的作用,被消灭、被排出体外而清除。 不出现疾病状态,不引起传染病。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 保护性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 因子 特异性: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变态反应 特异性 有病原体(pathogen) 有传染性(infectivity) 有流行病学特征 (epidemiologic feature) (地方性、季节性、流行性) 有感染后免疫 (postinfection immunity) ⒈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病原体侵入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的时期(检疫期)。 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功能改变,直到出现临床症状的过程。 不同传染病潜伏期不同;同一传染病在不同个体潜伏期不尽相同(狂犬病)。 毒素、毒物 ⒊ 症状明显期 (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该种传染病的特征性的临床综合病征(包括症状、体征与各种功能异常表现)都充分地表达的时期。 紧接在前驱期后,经过本期后进入恢复期。 ㈡ 常见的临床表现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⒈ 发热(fever) 许多传染病都有不同程度发热,颇为共同而突出的表现;低(37.5-37.9)、中(38-38.9)、高(39-40.9)、超高(41℃以上)。 五种常见热型 (1)稽留热:39度以上,24小时内波动小于1度,如伤寒类 (2)驰张热:24小时内波动大于1度,但最低仍高于正常,如败血症 (3)间歇热:24小时内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之间,疟疾,败血症 (4)回归热:高热数日自行消退,数日后又高热,如回归热,布氏杆菌病。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