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件-案例分析(复习)-广中医药大学.ppt

方剂学课件-案例分析(复习)-广中医药大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学课件-案例分析(复习)-广中医药大学

案例一 朱××,男,20岁。 主诉:咳嗽1个半月。 病史:患者1个半月前,因受凉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全身酸痛。自购康泰克等服用, 2天后上症减轻,但见咳嗽,咯白色痰,先后使用头孢氨苄、红霉素以及蛇胆川 贝等无效。胸透未见异常。现症:咳嗽,晨起或见风后加重,干咳或有少量白痰。 舌淡,苔白滑,脉滑细。 诊断:咳嗽(风寒犯肺) 治则:宣肺散寒,降气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炙麻黄、桂枝、杏仁、葶苈子各10克,甘草5克,枇杷叶12克,白 果15克,橘红4克。3剂后症状消失。 按语:肺为娇脏,外邪袭肺,常见咳嗽症状。本病例虽病程日久,但遇风后咳嗽加重, 证实仍有风寒表邪停留,治疗上应宣肺解表,降气化痰并举,故以麻黄汤加减治疗。 案例二 按语:宿喘之体,冒寒引发,其脉不缓不紧,且身无汗,为寒邪袭表,卫阳不虚, 加之痰声漉漉,量多色白,乃属外寒内饮为患。投用小青龙汤加味,以外解 表寒,里化肺饮,表里同治。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五味子、白芍意在 制约麻、桂,不致过耗肺气而敛肺止咳;干姜、半夏配麻、桂温化寒饮,降 气平喘。加杏仁、桔梗,宣降开肺,喘咳当平。 诊断:中医:感冒(风热)。 西医:上感。 治法:辛凉解表,清宣肺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竹叶10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瓜 蒌12克、贝母10克、条芩10克、板蓝根30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芦根10 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 按语:此例外感风热乃由外感风寒,留连日久,郁里化热所致。治宜辛凉解表、清 宣肺热,方药予银翘散加减,因热甚加条芩、板蓝根清热,咽喉肿痛加射干利咽解毒,痰黄稠加瓜蒌清热化痰,方药对症,故服药后症状消失。 辨证:中医:风热外感。 西医:上呼吸道感染。 治则:疏风清热,温肺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各10克,麻黄、干姜、桔梗、 杏仁各6克,甘草3克,鲜芦根20克。1剂热退汗出,3剂告愈。 诊断: 中医:气喘(风热袭肺,寒郁化热)。 西医:支气管肺炎。 治法:清热、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50克、甘草6克、银花20克、 连翘2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炙枇杷叶12克、沙参30克、芦根30克。 7剂。 杨某,男,19岁,学生。 主诉:畏寒、发热、头痛3天。 病史:4月14日冷水淋浴后,开始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今起病情加重,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酸痛,咳嗽痰多清稀,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小便清,大便尚可。 诊断:中医:感冒(风寒)。 西医:感冒。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2克、防风10克、云苓12克、川芎6克、白芷10克、羌 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2剂,水煎服。 按语:该例患者,冷水淋浴感受寒邪,寒邪袭表,卫阳被遏,邪正相争出现上述表证 治以辛温解表、喧肺散寒,予荆防败毒散,汗出邪退病愈。 王××,男,48岁。主诉:便秘1个月。 病史:患者一月前高烧后出现大便干结,常3~5日排便1次,近一周来便后肛门撕裂样 剧痛,时带血鲜红,伴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纳差,小便短赤,口渴喜冷饮。舌红, 苔黄燥,脉滑数。 诊断:便秘(燥热内结) 治则:清热润肠 方药:小承气汤加减。大黄9克、枳实9克、厚朴12克、火麻仁15克、白芍15克、生地 15克、槐花12克。 按语:患者因高热伤津、肠道失润出现便干,随着病期的延长而见阳明腑实证,且燥 粪内结难出,日久至肛门撕裂。此证治疗当清、润并行。故方中既以小承气汤泻热通 腑,又用火麻仁、生地、白芍等润肠生津,槐化凉血止便血,共成清热润肠之剂。 刘××,男,51岁。 主诉:右下腹胀痛。 病史:一天前有腹痛,后逐渐下移至右下腹部位,伴呕吐数次。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收住院治疗,当日即行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病情未见减轻,反见持续性腹胀痛,B超显示右下腹化脓性感染。经抗炎及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诊见右下腹胀痛、拒按,伴低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诊断:肠痈。 方药:大黄牡丹汤加减。大黄6克,后下,丹皮、白芷、金银花各15克,桃仁、枳壳、 槟榔、当归、延胡索、甘草各10克,黄芪20克。 按语:本病例为肠痈术后,热毒未清,瘀滞夹杂,结于肠腑,治疗宜泻肠热,清余毒 ,破淤滞,活气血。治以大黄牡丹汤加减,每日1剂,共服19剂,临床症状完全缓解。 B超报告右下腹未见异常声像。 曹××,男,40岁。 主诉:大便秘结多年。 病史:大便常年5日1行,干燥难解,甚是费力。伴脘腹隐痛不舒,遇冷更甚,得温按则 舒。望其唇面,皆呈青苍之色。脉沉弦而缓。 诊断:冷积便秘。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