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TS1649标准

引  言 0.1总则 0.2过程方法 0.3与GB/T19004的关系 注:应当由最高管理者在组织内宣传和贯彻GB/T19000——2000和GB/T19004——2000中提及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知识及其应用。 0.3.1IATF关于ISO/TS16949:2002的指南 《IATF关于ISO/TS16949:2002的指南》是一份包含了推荐性的汽车行业实践、范例、图解和解释的文件,并对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应用提供帮助。 此IATF指南文件不拟用于认证或合同的目的。 0.4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0.5本标准的目标 本标准的目标是在供应链中建立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减少变差和浪费的质量管理体系。 本标准与适用的顾客特殊要求相结合,规定了签署本文件顾客的基本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旨在避免多重的认证审核,并为汽车生产件和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一个通用的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组织 应用GB/T19001-2000的特别要求 1范围 1.1 总则 本标准与GB/T19001:2000相结合,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汽车相产关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相关时,也适用于安装和服务。 本标准适用于组织进行顾客规定的生产件和/或维修零件制造的现场。 支持职能,无论其在现场或在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及分销中心),由于它们对现场起支持性作用而构成现场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单独获得本标准的认证。 本标准可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1.2应用 本标准仅允许在组织没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责任的情况下删减与7.3有关的内容。 不允许删减制造过程的设计。 2规范性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而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采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dt ISO 9000:2000)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19000中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表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 供方 组织 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GB/T19001—1994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用以取代术语“分承包方”。 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 3.1汽车行业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19000—2000和以下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3.1.1控制计划 对控制产品所要求的系统和过程的形成文件的描述。(见附录A) 3.1.2有设计责任的组织 有权建立新的产品规范,或对现有的产品规范进行更改的组织。 注:本责任包括在顾客规定的应用范围内对设计性能的试验和验证。 3.1.3防错 为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制造而进行的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 3.1.4实验室 进行检验、试验或校准的设施,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化学、金相、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 3.1.5实验室范围 受控文件,包括: —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 —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清单; —进行上述活动的方法和标准的清单。 3.1.6制造 以下制作或加工过程: —生产材料; —生产或维修零件; —装配; —热处理、焊接、喷漆、电镀或其它表面处理。 3.1.7预见性维护 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3.1.8预防性维护 为消除设备失效和生产的计划外中断的原因而策划的措施,作为制造过程设计的一项输出。 3.1.9附加运费 在合同约定的交付之外发生的附加成本或费用。 注:可因方法、数量、计划外或延迟交付等导致。 3.1.10外部场所 支持现场且不存在生产过程的场所。 3.1.11现场 发生增值的制造过程的场所。 3.1.12特殊特性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组织应: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1.2);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