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小组活动探究毕业论文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探究
目录
摘要 V
Abstract V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1.3 论文结构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5
2.1 任务型教学 5
2.1.1 任务的定义 5
2.1.2 任务的特征 7
2.1.3 任务的结构要素 8
2.1.4 任务型教学的模式 8
2.2活动理论 10
2.2.1 社会文化理论 10
2.2.2 活动系统 11
2.2.3 活动层面 13
2.3 相关研究评述 14
2.3.1国外相关文献评述 14
2.3.2 国内相关文献评述 15
第三章 研究设计 17
3.1 研究目标 17
3.2 研究方法 17
3.3 参与者及数据收集 18
3.4数据分析 18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19
4.1小组任务的“活动”层面 19
4.1.1 主体——小组成员 20
4.1.2 客体——任务目标与活动内容 21
4.1.3 共同体——教师和任务小组 21
4.1.4 工具——语言中介与物品 22
4.1.5 劳动分工与规则 23
4.2小组任务的“行动”层面 24
4.2.1 教师的指导和小组的行动 24
4.2.2 目标驱动下的任务行动环 27
4.3 小组任务的操作层面 28
4.3.1 A小组的操作及产品“Bomb Club” 29
4.3.2 B小组的操作及产品“Literature CLub” 31
4.3.3 C小组的操作及产品“Melody Club” 32
4.3.4 D小组的操作及产品“Games Club” 36
4.3.5 E小组的操作及产品“Table Tennis Club” 38
第五章 结论 41
5.1主要研究结论 41
5.2教学启示 42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43
参考文献 44
附录 49
附录一:录音话语转写标拄符号 49
附录二:课堂录音与学生小组对话转写(部分) 50
附录三:小组学生行动记录(部分) 56
附录四:小组产品图像 57
致谢 58
摘要
任务型教学是当代外语/二语教学倡导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其核心是学生在完成真实交际任务的过程学习和发展语言,同时发展学生参与、探究、合作的能力。过去十多年人们主要从交际教学和二语习得的理论视角探讨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本研究尝试用“活动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探析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实际过程和学习成效。
活动理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一部分。由维果斯基建立的关于人类心智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心智机能的发展源于社会活动的参与,个体在参与活动中与他人发生交往与互动,在此过程中参与者以语言和其他文化制品(artifact)为中介工具,实现意义共建,并最终内化为个体的心智功能。活动理论是对该社会活动过程及其运作的描述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一个由主体、客体、中介、共同体、分工和规则等六个要素构成的活动系统,和分为活动、行动和操作的三个运作层面。
本研究运用活动理论的分析框架,对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揭示出参与者如何开展任务活动,从活动,行动,操作三个层面及其关联解析小组任务活动的运作过程,并对任务活动中主体,客体,共同体,规则,劳动分工,工具六个要素分别进行了描写;尤其侧重在第三层面(操作)和主体、客体、中介要素上,运用会话分析方法,深入描述了小组成员的互动过程与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发展。
研究数据是在南京某高中两个班学生按小组完成制作海报任务的活动过程中收集的,包括课堂录音行动记录,小组讨论录音,任务产品收集。研究者在活动理论框架下经过数据的细致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果:
第一,任务小组的学生可以构成活动系统,主体是小组学生、在工具中介下对客体实施行动是其核心的内容,这些行动指向意向中的“产物”,即任务目标。根据系统中的每个要素来分析,能够比较全面的观察任务的执行过程,因此活动理论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角度去观察任务,分析任务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第二,工具在任务小组的活动中有布置任务,思维表征,制作产品的功能。就实体工具而言,电脑是使用最频繁的工具;在抽象(心理)工具中,语言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教师的语言能够促进学生对任务目标的理解,输入任务信息,帮助主体结合生活情景理解任务,学生互动的话语可以加深学生对任务活动的理解。
第三,任务小组活动的“共同体”与“分工”与“规则”两个要素有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任务布置者,学生为学习者,规则是学生会遵从教师的意愿。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不同成员完成不同的工作,小组的组长,和其他小组成员之间构成了一种组织、指导的关系。小组成员之间彼此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有利于任务产品的完成。
第四,在“行动”层面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行动可以连接成一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