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公司金银花饮品企业标准(已备案)
金银花露饮品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银花露饮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金银花蒸馏液与白砂糖、纯化水、苯甲酸钠进行调配、混匀、灌装、灭菌制成的金银露花饮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 780:1997)GB 1902-2005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苯甲酸.1 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 折光计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 一、二部)
3 要求
3.1 原辅料要求
3.1.1 金银花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2005版一部的规定或该品种食品级质量标准。
3.1.2 白砂糖
应符合GB 317 的规定。
3.1.3 纯化水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 二部)的规定。
3.1.3 苯甲酸钠GB 1902的规定。
3.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色 泽 淡黄色、透明 气味、滋味 微甜,气味芳香、浓郁,无异臭异味 状 态 液体状 杂 质 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3.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20℃折光计法),% ≥ 5.0 金银花鉴别反应 呈正反应 砷(以As计),mg/L ≤ 0.3 铅(以Pb计),mg/L ≤ 0.5 铜(以Cu计),mg/L ≤ 1 苯甲酸钠 菌落总数,cfu/ ml ≤ 100 大肠菌群,MPN/100ml ≤ 6 霉菌,cfu/ml ≤ 10 酵母菌,cfu/ml ≤ 10 致病菌(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得检出 3.5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4 试验方法
4.1 感官要求
打开瓶 盖,倒入洁净干燥的玻璃器皿中,目测、鼻闻、口尝。
4.2 理化指标
4.2.1 可溶性固形物
按GB/T 12143.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2 金银花鉴别反应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放置1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检验规程检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2.3 砷
按GB/T 5009.1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4 铅
按GB/T 5009.1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5 铜
按GB/T 5009.1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2.6 苯甲酸钠
按GB/T 4789.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4.3.2 大肠菌群
按GB/T 4789.3规定进行。
4.3.3 霉菌、酵母
按GB/T 4789.15规定进行。
4.3.4 致病菌
按GB/T 4789.4、GB/T 4789.5、GB/T 4789.10规定进行。
4.4 净含量
用相应分值度的量具直接测定。
5 检验规则
5.1 组批
同一次投料、同一班次、同一生产线生产的同一品种包装的产品为一批。
5.2 抽样
每一货批产品在10000瓶以下随机抽取5/10000;在10000瓶以上随机抽取3/10000,最小抽样量每批不低于5瓶。
5.3 出厂检验
产品须经本公司质检部按本标准检验合格,签发产品合格证,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净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
5.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项目。型式检验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也应进行:
a) 产品试制、鉴定时;
b) 主要原辅材料来源发生改变时;
c) 本次检验结果与上次检验结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