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PPT
第七章 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案例分析:
一 《俄底浦斯王》与《哈姆雷特》
爱双亲中的一个而恨另一个,这是精神冲动的基本因素之一。
至高无上的神的意志和人类逃避即将来临的不幸时毫无结果的努力之间的冲突。
现代剧作,当咒语或神谕不顾那些可怜的人的所有努力而应验了的时候,观众们看来并不感动。
它的效果并不在于命运与人类意志的冲突,而在于表现这一题材的特性:也许我们所有的人都命中注定要把我们的第一个性冲动指向母亲,而把我们第一个仇恨和屠杀的愿望指向父亲。
;哈姆雷特的犹豫
歌德:他们的行动力量被过分发达的智力麻痹了。
病理学上的优柔寡断的性格,它可能属于神经衰弱一类。
刺穿窃听者,谋害两个朝臣
哈姆雷特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不能对杀死他父亲、篡夺王位并娶了他母亲的人进行报复,这个人向他展示了他自己童年时代被压抑的愿望的实现。
写于父亲死后不久(1601年)
Hamnet Hamlet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
首先,区分陀思妥耶夫斯基人格中的四个方面——创造性的艺术家、神经症患者、道德家、罪人
道德家:神经上的疾病导致了他的失败
罪人:小说中选择的素材,个性心理中强烈的破坏本能
癫痫病人 精神性的歇斯底里的癫痫症
童年 十八岁父亲被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一个天生具有特别强烈的两性同体的素质的人,他能够特别有力地防止自己依靠一个非常严厉的父亲。”;《卡拉玛佐夫兄弟》的弑父主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赌博行为
首先,文章精神分析的重点由作品转向了作者。
其次,由对“俄情节”冲动转向了对“俄情节”的压抑。
第三,由哲学式推理转向了病里式诊断。
第四,由直线式转向了多声部。
;1900年《梦的解析》正式将人的心理结构化分为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是我们可以觉察到并能够认知的心理部分。
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又译前意识和潜意识。
“无意识”核心要素是性冲动、性本能、性欲望,它通过玩笑、失言、梦等方式表现出来。
冰山理论 门厅 门卫 接待室 ;梦是一种(被压抑、被压制的)欲望(以??装现出出现的)满足。
梦的工作方式:凝缩、移置、意象化或象征化和二级加工。
凝缩即多种隐义通过一种象征暗示出来,这样梦中的意象比较简单,好像是隐义的一种压缩体似的。
移置是指通过意象材料的删略、变更或重新组台,用无关的或不重要的情景替代隐义。
意象化或象征化是指把抽象的观念和欲望敷演成具体可见的视觉形象。
二级加工则是指通过修饰、润色,使混乱的、不够一致的材料进一步条理化,其结果是梦的显相发展成为某种统一的、近于连贯的情节,梦境变得更加完整生动,而梦的隐义则更加隐蔽。
;二、人格系统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1923年:《自我与本我》
1933年《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本我:无意识、性的冲动、遗传本能和基本欲望 快乐原则
自我:社会的产物、唯实原则 饿 欲望
超我:人格在道义方面的表现、自我理想和良心、禁忌、道德、伦理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宗教戒律的体现。;“超我是所有的唯心主义的源泉, 也是我们的内疚的源泉;超我既是高级牧师又是警察代表,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既是欲望的表象又是禁忌的传播者,作为良心之声,超我以阉割这种威胁为基础,进行导致我们的自我厌恶和自我折磨,对此弗洛伊德评述说,‘正常的人’比他所理解的更道德。”
——伊格尔顿
本我是进化的产物,是人的生物禀赋的心理代表,自我是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比本我更高级的心理过程,超我是社会活动的产物,是文化传统的传播媒介。;精神分析批评的主要内容
1930年“歌德文学奖”
《作家与白日梦》、《俄底浦斯王与哈姆雷特》、《戏剧中的精神变态人物》、《诗人与幻想》、《论幽默》、《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论升华》、《精神分析在美学上的应用》、《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列奥纳多·达·芬奇和 他童年的一个记忆》;一 文学本质与特点:被压抑欲望的满足和无意识的升华。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是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本能的满足,文学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些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欲望--无意识本能冲动。但这种本能冲动在文学作品中并不是赤裸裸地表现出来,而是进行净化和升华。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又是无意识的升华。
《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
私生子 美男子 性冷淡
关于秃鹫的童年记忆 蒙娜丽莎 对母亲充满情欲的微笑的回忆;二 创作心理与创作过程:精神病的同道和艺术家的白日梦。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是一种与现实对立的幻象,其功能之一是起着麻醉剂的作用。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实际上与精神病患者是一流人物。文学创作的过程也就成了艺术家的白日梦。
;三 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分享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