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语“更”类副词的用时考察.pdf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更”类副词的用时考察

摘 要 在现代汉语中,“更”一般用作比较,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 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汉语中与它用法相当的还有“愈”、“益”、 者学多许。词副类”更“作称词类一这把们我,等”加更“、”加“ 类这个整对有没是但,讨探过有词副个几某或个某的中词副类这对 历个各语汉了察考地面全较文本。究研题专做度角的史语汉从词副 史时期的“更”类副词的使用情况,通过描写每个副词的产生和发 展,探究了它的生成机制,并初步解释了它发展演变的原因。全文 主体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 “更”类副词的产生和演变 该部分较为详细地考察了汉语各个历史时期“更”类副词的使 研究的论文较多,从语 用情况。通过描写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在统计它们的使用频 法学的角度研究《醒世》处于薄弱环节。。其实,《醒世》中不仅使用了大 率并分析其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基双并:普蓉鎏。弧2引甄剐名 量方言词、歇后语等特殊词汇,也出现了不少独特的语法现象,实在值 奠鹜矍喾翟j 得研究。在下面的文章里,我们将对《醒世》中动词重叠的格式、特点、 墓型涠g 。塑。膏蓼嚣萋笋塞誉剽 语法意义、句法功能进行详细描写,争取做出解释,并揭示各类重叠格 E 式特别是一些特殊格式的大致来源与发展演变状况,为动词重叠这一热 点问题的研究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 本文所有例句中的黑体部分均指动词重叠及其连带成分@,加着重号 的地方为动词重叠式。所用的符号:“A”代表单音节动词,“AB”代表 双音节动词(A、B分别代表动词的两个音节),“0”指代宾语,“P”指 引 言 常用词是汉语词汇的主体,汉语史的研究必须对常用词进行历 史的研究。王力先生早在五十年代的《汉语史稿·词汇的发展》一 章全面论述汉语发展历史时,就对若干常用词的演变作了垦荒式的 研究,有导夫先路之功。蒋绍愚先生(1989)指出:“研究汉语词 汇应当重视常用词演变的研究,其正确性在以后的语言研究实践中 会逐步显示出来。”张永言、汪维辉先生(1995)更是指出:“不对 常用词做史的研究,就无从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的面貌,也无从阐 明不同时期之间词汇的发展变化,无以为词汇史的分期提供科学的 依据。”毫无疑问,常用词的研究在汉语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汉语是一种分析型的语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因而 虚词成为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是汉语常用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一直是汉语研究的重点。然而,正如李宗江先生(1999)所说, 汉语中“表示同一种语法关系的虚词在历史上的消长交替情况还不 是很清楚。特别是副词,从词汇史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当薄弱。副 词的整体功能较为单一,但意义和用法上个性很强,词义抽象,而 且究其来源与实词特别是与动词和形容词关系密切;考其发展,又 可能变为其他词类。因此副词在常用词的演变研究中有特殊重要的 意义,值得重视y· 本文所要讨论的“更”类副词就是这样的

文档评论(0)

yxutcang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