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夫和蛇 课件2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有关寓言的常识?1.关于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 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和讽喻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文学常识: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是以劝喻性或讽刺性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 ① 短小精悍,内容简单; ②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③ 创作上常用夸张或拟人等表现手法; ④ 从简单易懂的故事中体现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 2.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相传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3.《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喻人,教人处事和做人的道理,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在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的名字搜集整理,编订而成的。 这两则寓言通过农夫和蛇的故事说明人的本性不会改变,不能对敌人心存任何侥幸,深仇大恨是难以和解的。段意温馨提示(1)农夫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冻僵了的蛇;(2)苏醒过来的蛇在农夫身上凶狠的咬了一口 (3)农夫临死的时候得到的教训。问题探究1. 第一则寓言中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成了”恶人”?为什么?没有写错。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点。 2. 第二则寓言看起来似乎正义方没理,邪恶方反而说的头头是道,你认为蛇说的有理吗?蛇的话自然是歪理,是它先伤到人然后人才复仇的,然而蛇却说我们不和就继续斗下去吧。这又说明蛇的本性难改,自以为强大无比。3. 第一句话“有位农夫,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大善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为后文写救蛇,被蛇咬死作铺垫。 农夫和蛇(一)对我们的启迪:1.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像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2. 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3. “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4. 成语“养虎为患”正是这则寓言的诠释。从农夫和蛇(二)中得到的启迪:1. 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报有幻想。 2. 在恶人面前,你的“和解”(示弱)举动,可能反而助长他的嚣张气焰。3. 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4. 向比你强大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农夫和蛇(二)“我一见到那被你用斧子劈开的石头,就对你没有好感,同样,你一见到你儿子的坟墓,就会想起对我的仇恨,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一段是蛇不和解的理由,请讨论:这个理由对吗?它说明了什么? 不对,这是蛇的歪理。 首先,是前提错了:是蛇先施恶于人,才有了人的报复; 第二,仇恨的深浅不一样,蛇伤人致死后果严重,农夫劈蛇未遂,后果轻微。 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和解,施害一方应该“感激”才是施害一方拒绝和解,正说明他本性凶残恶毒,并且自以为强大,能压倒对方。合作探究:两则寓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A、寓意方面:都表现出蛇是不可轻饶的罪恶动物,从而揭示出对恶人不要抱有幻想要提高警惕。B、语言方面:都是先叙述故事,然后在文章最后点明寓意。不同点:A、叙事方面:第一篇表现在形式上,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第二篇是以对话的方式。B、写法方面:都是运用对比的写作方式,但是第二篇在点名寓意时具有一定的诗意。课外延伸 这则寓言也告诉我们:人世间,善人有善人的道德准则,恶人有恶人的处世哲学,正所谓“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宽容和懦弱只会助长本性凶狠残忍的恶人的气焰,我们要时时学会洞穿恶人的处事逻辑,善于用勇敢和智慧同一切邪恶斗争,来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陆谦陆虞候,初到京城时无依无靠,只能在街上乞讨,林冲见他衣衫褴褛,就把他接到了府上好生款待,最终他才当上了虞侯,谁知高太尉要杀林冲,让陆谦去,陆谦抵不住诱惑,更抵不住威胁,于是将林冲发配到沧州充军,甚至命董超薛霸在路上杀死林冲。林冲险些躲过一劫,可又被调到草料场,这回陆谦亲自出马,趁着三更半夜放了一把火,把草料场烧的灰飞烟灭,还扬言说要把林冲的骨头献给高太尉。 1.为什么陆谦非要置林冲于死地不可呢?既然林冲有恩与他,他不是应该感激才对吗?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