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规划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十一五”博士后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促进博士后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提高研究人员质量。农林经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973、863”首席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遴选为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7人被遴选为我校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5人被遴选为我校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共有35人被评为教授(研究员),27人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主持国家级课题共有30余项,省部级课题90余项,支配科研经费达1700余万元;在国内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0多篇,被SCI、EI、ISTP等收录15篇,出版专著40余部,获省部级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发明专利11项。博士后已成为我校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博士后工作在学校吸引、培养和稳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我校科学研究水平向纵深方向发展,促进了学术交流、学科交叉和学科的优化调整,为我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3月,我校组织畜牧学、兽医学、作物学和农业工程四个博士后流动站参加了国家对博士后流动站的评估工作。参评的4个博士后流动站中,作物学、畜牧学和兽医学三个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全国同学科排名第一、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全国同学科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10月,我校的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国家人事部的隆重表彰。
当前,我校博士后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黑龙江省也为博士后工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211工程”建设,学校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已经初步完成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平台的搭建工作,“十一五”期间,学校将把创新团队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这不仅为我校的博士后工作营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在“十一五”期间,紧紧抓住我校博士后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提升博士后管理水平,力争使我校的博士后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完善制度,稳步扩大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造就创新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跨学科、复合型、战略型和创新型的博士后人才队伍,实现博士后工作新的更大的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增1—2个,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争取年招收博士后50人左右,在站博士后达到100人左右;在站博士后每年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总数达到200篇以上,每年获省部级以上课题50个左右,每年撰写专著10部左右,争取培养出国家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我校博士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主要任务
1、积极扩大博士后的招收数量和规模。在现有科研流动站的基础上,以传统学科为主体,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扩大招收规模的主要增长点。积极开展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合作,在现有的企业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开拓与具有较强研发实力、承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能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扩大博士后规模。
2、进一步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十一五”期间,参照国家关于博士后评估的考评体系,按照学校“十一五”期间人才建设的要求,转换工作思想,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和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自主创新能力,使博士后的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和人均成果率高于省内平均水平,为我省乃至全国农业科技领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实用型、落地型人才。
3、建立健全我校博士后规章制度,加大对博士后事业的投入。博士后工作是我校在学科建设上的重要一环,本着为学校服务的原则,努力改进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学校整体发展需要。
4、通过有效途径,促进我校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博士后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基本政策和保障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校将充分利用博士后资源,继续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培养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发挥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博士后的管理,完善配套政策,改善博士后工作环境,提高博士后整体素质,努力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全面利用,为我校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我校地处边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博士后管理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博士后招收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服务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学校仍需加大对博士后工作的关切程度和资金的投入。
(一)加大投入力度,设立学校博士后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