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 要 内 容 光纤基本知识 光纤通信概述 光纤传感概述 一、光纤基本知识 1、光纤的基本概念 2、光纤的传输特性(损耗) 3、光纤光缆的制造 1 光纤的基本概念 一、光波导(Optical Waveguide ) 光波导的分类 薄膜波导(平板波导) 矩形波导(条形波导) 对称与非对称波导 园柱波导(光纤) 矩形波导 对称/非对称波导 对称波导: 芯区周围的介质折射率相同 非对称波导: 芯区周围的介质折射率不同 光波导技术的广阔应用领域 研究方法 1 光纤的基本概念 光纤是一种高度透明的玻璃丝,由纯石英经复杂的工艺拉制而成。 光纤是一种介质圆柱光波导,它能够约束并导引光波在其内部或其表面附近沿其轴线方向向前传播 光纤?中心部分(芯Core)+同心圆状包裹层(包层Clad)+涂覆层 光导纤维(fiber) 光纤的分类 按照截面折射率分布分: 阶跃折射率分布光纤 渐变折射率分布光纤 ITU-T标准光纤 G.652:普通单模光纤(SMF) G.653:色散位移光纤(DSF) 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NZ-DSF) 按照传输模式的多少分: 单模光纤(SMF) 多模光纤(MMF) 特种光纤: 保偏光纤(PMF) 色散补偿光纤(DCF) 掺铒光纤(EDF)等 (1)根据芯区折射率径向分布的不同分类 (2)根据传播模式数量的不同分类 光纤的芯径、折射率差(?)、所使用波长?可传播的模的数量不同 多模光纤 2a=50 ?m 单模光纤 2a=4~10 ?m 光纤的导光原理 光纤基本参数 相对折射率差 相对折射率差是表示纤芯和包层折射率差异程度的参数,其物理含义是表示把光封闭在光纤中的难易程度。 数值孔径(NA--Numerical Aperture) 2 光纤的损耗 1966年,高锟博士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光频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明确提出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减少原材料杂质,可使石英光纤的损耗大大下降,并有可能拉制出损耗低于20dB/km的光纤。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科学论断,激励了全世界许多重要实验室的科学家从事进一步研究; “光纤之父”--高锟博士 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 ; 1948年,他们举家迁往香港 就读了伦敦大学。毕业后,他加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任工程师,因表现出色被聘为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同时攻读伦敦大学的博士学位,1967年毕业。 1970年,美国的康宁玻璃公司(Corning Glass Co.)率先将高锟博士的科学预言变为现实,研制出在0.6328um波长下损耗为20dB/km的石英光纤,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 “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 院士 他所在的武汉邮科院于1973年开始研究光纤通信,当时困难很多,不仅有技术方面的,还有环境方面的。环境就是处在“ 文化大革命”当中,工作条件很差,研究室只剩下几个人,实验室也就只有一个过去用来洗化学瓶子的房子。那时候没有什么杂志,没有看过光导纤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研制。于是,他们就自己摸索着搞,用四氯化硅加氧气,氧气取代了氯气,就变成了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就是光导纤维的材料——石英。 做光导纤维,它的原料纯度要达到0.999999999,九个9,没有这个纯度,光导纤维传输损失很大,就不能用。他们搞化学是外行,这个纯度搞不了。于是请北京建材学院帮忙,对方说搞光导纤维,没有上千万元是搞不出来的,他们一下子被吓住了,再也不敢去问了。后来,与武汉大学化学系合作,最终搞出了九个9。 材料搞出来了,还要把它变成玻璃。开始在试管里做,但后来发现温度不够高,一定要高到1500℃以上。但在这个温度下白金坩埚也早就化了,所以改在石英管里炼。他们跟玻璃技师一起研究,用电炉加热到1400℃,结果什么也没有。于是又加高温度,得到一些白粉,很高兴,但经化验却是硅胶。又经过几十次的试验,并设计制作了专门炼玻璃的熔炼车床后,才做出了超纯石英。 要把超纯石英做成光导纤维,就先要拉成丝,同样十分困难。丝的半径是125微米,误差不能超过3微米。没有拉丝的设备,自己做。做自动控制设备,用激光来测量,最后拉出了光导纤维;还要测量它的传输损失多大、带宽多少,全套东西都是自己动手。就这样,到1976年上半年,熔炼拉出了200米石英光纤,从此,结束了我国无光纤的历史。 1976年在邮电部工业学大庆展览会上,赵梓森带着“新成果”去演示时,还是用的橡皮泥、螺丝钉的土办法将光纤对准接收器。演示引起了邮电部长很大兴趣,甚至亲自参与演示过程,并说“光纤通信要作重点”。此后,我国光纤通信产业蓬蓬勃勃发展起来。 3、光纤损耗的来源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主要来自于一下几个方面: (1)光纤材料的吸收与散射损耗; (2)光纤的弯曲辐射损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