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十三现代客体关系讲座(二)ppt模版课件.pptVIP

【最新】七十三现代客体关系讲座(二)ppt模版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七十三现代客体关系讲座(二)ppt模版课件

七十三现代精神分析讲座(二) ——那人,那理论(1) 七十三制作:QQ_1529576776 本讲内容提要: 对上一节内容的回顾 客体关系的现象的描述 客体关系的几个重要概念 克莱因其人、其事、其理论 (1)克莱因生平简介 (2)克莱因重要的观点 (3)对克莱因的评价 你能用理论进行回答吗? 奶奶带着1岁左右的孩子玩。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哭泣不停止。 奶奶屡试不爽的话语: 都是地不好,宝贝起来,我打地。 都是桌子不好,宝贵不要哭,我打那个坏桌子。 1.什么是客体 源自弗洛伊德:仅指: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对象。 弗洛伊德第一次使用这一术语时,是针对于亲子关系中、本能冲动的对象。人的内驱力有客体,饥饿的内驱力客体是食物,性驱力的客体是有性吸引力的人。对于婴儿而言,第一个存在的客体是母亲的乳房,然后是母亲,最后是使婴儿满足的其他人和事情。 广义上讲,客体,指的是一个被爱着或被恨着的人物、地方、东西,或者幻想。 在客体关系理论中,客体很少用于非人化的事物,比较多的指向一些所渴望的人或直接的活动。即——重要他人、早期照顾者) 2.什么是外在、内在、过渡性客体 外在客体:真正的人(或真正的东西)。被投注的情感能量的人物(地方或东西) 内在客体(客体表征):和他人(属于这些人物、地方、东西)有关的影像、想法、幻想、感觉或记忆。内在客体也就是客体再现(ernal object)指的是孩童对母亲的心理影像或心理再现。 过渡性客体:Winnicott:过渡性客体客体是一些充当母亲替代物的特殊玩具或玩物。 过渡性客体的物品包括一条毯子、一件旧衣服、柔软的玩偶或是呀呀儿语、不断重复的动作等 (有些儿童甚至会创造旁人无法理解,但对其有特殊意义的话语)。对婴儿而言,此客体有令她感到舒适安慰的作用,能对抗焦虑、寂寞。 3.什么是客体关系 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 客体关系是指人际关系以及塑造个体当前人际互动特征的既往人际关系在其内心世界的残迹。 4.什么是自体 自体指的是一个人自己的,包括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表象,这个表象也代表着一个被爱着或恨者的人或东西。 客体——外在的人物、对外在人物的感受。 自体——指的总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影像。 自体是私密的,外在观察者所看到的某个人只是一个人,并不是自体。 自体则有很多意义上的用法--最宽广的用法指的是完整的主体(whole subject),而和周遭外在客体世界相对照。自体是我们对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基本经验。自体可以被了解为包括所有心理机能,也包含自我的一个上层整合(superordinate),是一个较宽广的组织。 克莱因 个人简传 克莱因语录 克莱因语录 分析工作的一个必要的部分是,应该跟在爱与恨、以及幸福、满足与被迫害的恐惧、抑郁之间的摆动保持同步。 (《精神分析操作技术:其历史与意义》) 克莱因语录 克莱因语录 克莱因语录 克莱因语录 克莱因语录 克莱因思想介绍 克莱因思想介绍 克莱因思想介绍 克莱因思想介绍 克莱因思想介绍 克莱因思想介绍 克莱因思想介绍 克莱因描述了两种基础位态,偏执—分裂样位态和抑郁位态。 克莱因思想介绍 偏执—分裂样位态存在于生命最初的几个月里,这时婴儿面对着几乎最严重的焦虑,而他的认知加工器官却最不成熟。 通过从经验中习得,认知上逐渐成熟,婴儿有能力发展出更高级的功能形式——抑郁位态。 克莱因思想介绍 在偏执—分裂样位态中,婴儿的关系被分裂和对攻击性投射的压抑所占据。由此产生的客体关系因而也是片面的,其特征是全或无的属性。婴儿把母亲看成好的和坏的,或者更精确一些,好的乳房和坏的乳房,与这一时期婴儿内心中处于优势的部分客体相一致。 婴儿对母亲爱恨交加,但爱恋和憎恨不能同时发生,因为婴儿还不能将母亲看成一个整体的人。 克莱因思想介绍 抑郁位态是从3—4个月大时开始的主要发展状态。在头脑中同时包容在场的好母亲和不在场的坏母亲的这一新能力,意味着分裂不再是应对痛苦的唯一选择。 如果依赖内化的好的客体来忍受痛苦在自体中是可靠的,婴儿将有能力容忍矛盾情绪,为对待客体的方式负有责任而体验到内疚,也能修复造成的伤害。 一个比较成熟的人,其功能会更偏向于抑郁端。 抑郁位态并不意味着抑郁心境。它是指人有能力容忍内疚和失去所带来的抑郁,而且能够体验到对客体的关注。 克莱因思想介绍 这两种位态都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世界,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偏执—分裂样位态是精神病的基础,但是也能促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洞察,有时是一种适应的不信任态度。 抑郁位态使我们能够关心他人,与受到伤害的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产生共情并补偿他们,能接受失去和现实。 “位态”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奥格登提出了一个更早的位态,他称之为“自闭—紧邻位态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