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一中201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缺答案.docVIP

河北省藁城一中201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缺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2012藁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古代中国,姓名称谓复杂,有直称姓名、有称字、有称号、有称籍贯、有称官名等等。例如:李太白、东坡居士、康南海、杜拾遗。下列各组中与以上四个称谓对应正确的是 A.称号、称字、称官名、称籍贯 B.称字、称号、称籍贯、称官名 C.称号、称籍贯、称官名 、称字 D.称字、称籍贯、称号、称官名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是主要的一类。以下各项中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A.统一后嬴政定尊号为“始皇帝”,自称“朕” 3.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维护统治的稳定。研究宗法制度可考察: A.长城遗址 B.曲阜孔庙 C-陕西黄帝陵 D.京杭大运河 4..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D.扩大了国家疆域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6.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7.阅读下列改革措施,据此判断它们共同的历史意义 时间 改革措施 管仲在齐国改革(公元前七世纪中期) 相地而衰征 鲁宣公改革(公元前594年)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商鞅变法(公元前四世纪中期)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A.直接瓦解了分封制 B.土地私有权得到了诸侯国法律承认 C.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为争霸、兼并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 转向“家天下” 10.《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 “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11.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打击富商大贾 B.降低商人的经济地位 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13. 2010年11—12月,第1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墨西哥坎昆拉召开,各国政要在此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行动方案,最终通过了两项决议。其实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西周律法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唐律》中更是划出禁伐区和禁猎区等。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我国古代就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 B.加强国际合作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 C.立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D.重视生态平衡自古就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14.《齐名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提倡工商皆本 15.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16.三省制应属于集体领导制,有平抑制衡权力的功能。唐代三省职权划分和运作方式已初步体现出现代政治的分权原则。确切地说,三省的具体分工是(  ) A.“门下取旨,中书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