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两宋的秘书工作 主要内容: ☆两宋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二、皇宫秘书机构 三、秘书官吏 四、文书档案工作 ☆两宋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 宋朝从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到1279年被元朝灭亡,共存在了319年。北宋国都在开封,南宋国都在杭州。 北宋是与辽、夏、金对峙时期,而南宋则是偏安衰亡时期。 建都开封的宋朝示意图 北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统治阶级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批手握重兵的节度使的大权; 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贰,而且还把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政大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 南宋,政治上最无能的一个朝代。 北宋在统一北方地区后,经济、文化得到一定发展,海外贸易也很发达。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能完全实现北宋的长期强盛,但也解决了一些社会矛盾。而方腊、宋江起义则从侧面反映了宋朝的内部矛盾已经加深。 金灭北宋后,南宋基本是偏安在江南地区,没有了北伐重新统一北方的雄图大略。岳飞的北伐在统治者看来也仅是为了更好地偏安,巩固自己的政权。南宋末年贾似道的贪权误国加速了南宋的灭亡。文天祥等人的力挽狂澜也无法阻挡其速亡的势头。 宋朝,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门化,形成了系列;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秘书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 两宋时期,是秘书工作的成熟期。 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 1、中书省内有如下秘书部门: “五房”:主房事;点检房;催驱房;班簿房;制敕库房; 中书省沿袭唐制,仍有令、侍郎等官,只是中书舍人分作五案办事,五案指的是:上案、 下案、制诰案、谏官案、记注案。 2、门下省内的秘书部门 通进司;银台司;章奏房;封驳房;发敕司;进奏院; 进奏院的职掌具体为: (1)凡地方送京文书,由它摘录章奏事由,报告门下省,如是案牍及申禀文书,则直接投送有关省司。 (2)凡发往地方的诏敕,三省、枢密院的宣,六曹、寺、监百司的符牒,由他收受后转送给地方。 (3)中书省检正、枢密院检详每月将颁行事状送院,院须将其抄报各地,以交流信息,让地方了解朝廷政务情况。 门下省仍有侍中、侍郎、给事中等官。 3、尚书省的秘书机构 尚书省内也设有开拆房、催驱房、班簿房、制敕库房,负责公文的收受、登记、催办和编录、保管等事务。 尚书省的官员也仿唐制而设置,有令、仆射等。 尚书省各部也设立了专门的秘书部门,称案。如刑部就有: 进拟案——掌管断案刑名文书,凡断狱,由进拟案定奏稿,进呈皇帝批示,故得名。 4、枢密院的秘书部门 宋代枢密院总理全国军务,与政事堂合称为东、西二府,其长官称枢密院使或知枢密院事。其秘书机构为: 枢密院承旨司 承旨司中最重要的秘书官员还有: 检详官 5、三司的秘书机构 三司是北宋前期国家最高财政机关,下分盐铁、度支、户三部。长官称三司使,又称计相,副职称三司副使。 三司内的秘书部门有催驱房、掌督促、催办文书;开拆司、勾凿司、发放司。 总之,宋代中央政府中的这些专门化的秘书部门,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文书收发、登记,有的负责督促、催办、检查,有的负责拟稿,有的负责封驳,有的负责承转,有的负责保管、汇录,他们各尽其责,又相互配合,形成为系统,比唐代更为成熟。 (三)地方秘书机构 宋代地方行政建制基本划分为路、州、县三级。 路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领有数州、府、军、监,为防止割据分裂,以文臣为路的长官,并将其权力分解为帅、漕、宪、仓四司,分掌军、政、财监察之权,相互牵制。四司中掌军政的帅司,亦称安抚司,最为重要,主官称安抚使。 四司官属中的秘书官员主要有: 主管机宜文字官-----负责收发、保管机要文书。 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负责拟写、保管公文。 宋代,州(府、军、监)长官的僚属分为幕职官和曹掾官两部分。 幕职官职掌即办理公文,提出初步意见,提交长官决定,是长官的助手,显然属秘书官之列。 曹掾官的职掌为参与谋划、办理文书等,有录事参军事、诸曹参军等,系沿用唐代官称。 县府内仍有主簿掌领文书事务,增加了一些新的名目,重要的有:押司 帖司 二、皇宫秘书机构 (一)翰林学士 宋仿唐制,设置翰林学士院,职掌为起草制诰、赦敕、国书等王命文书,并侍从皇帝出巡、充当顾问。 宋朝,对翰林学士的人先就特别慎重、严格,一般由宰相提名,皇帝亲自挑选任命。 参与机要。负责草拟宰相、枢密使、节度使等高级官员的任免诏书,一经写成呈报,即作为皇帝和朝廷的正式文件发出,对朝野的影响十分巨大。它在褒贬的轻重上直接关系着被任免官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