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森林与的环境.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森林与的环境

第二章 森林与环境 Forests and Environment 2.1 森林、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1)按环境空间范围大小分: 2.2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2.2.1 生态因子的概念 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2.2 生态因子分类 按生态因子性质分: 气候因子:光、温、水、气等。 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理化性质等。 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位。 生物因子: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 人为因子:利用、改造、破坏等。 2.2.3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总合作用:生态因子的不可孤立性、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性。 非等价性:生态因子的同等重要性。 不可代替性和互补性。 阶段性。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2.2.4 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特征 引 言 这个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 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面积有71%,体积有14亿立方千米,其中96.53%是海洋,但它都是咸水,可供人们生活的淡水只占资源的3.47%。 水在自然界以三种状态存在,即液态(咸水、露、雾、云、雨、淡水)、固态(冰雹、云、霜)和气态(空气湿度)。水通过不同形态、量和持续时间三方面的变化对植物起作用。其中以降水的意义最大。 雨水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分源 树木吸收的水分主要来自土壤,而土壤水分则主要靠大气降水来供给。 降雨强度、降雨量及其季节分配均影响地球生命过程。 树种不同对降水的反应各异。油松、栎类等树种年高生长停止较早,春季降水对高生长的作用较为显著,而落叶松、水杉、杨树等,整个生长期高生长都在进行。因此,夏秋降水多少也影响高生长。根据我院观测,水杉在降水量较少的年分,树高材积生长都显现最低值,降水量最多的一年,生长量也最大。 雪也是重要的降水形式,春季具有补充土壤水份的作用。 积雪融会是春季土壤水分的补充源; 积雪可是土壤温度高于气温3-5 积雪保护幼苗幼树 雪也能造成雪压雪折。 雪淞、雾淞为固体形态水分,对树木的为害与雪害相似。河南鸡公山1959年2月雨凇、雾凇同时出现,树木折干率高达4.6~42.86%,枝条折断率13.62~64.7,严重之外高达100%。但雨凇、雾凇亦增加水平降水的作用。 土壤水经森林植被蒸腾和林地地面蒸发而进入大气,森林的这种蒸腾作用称为蒸发散。 水从植物组织的生活细胞,通过气化或蒸发作用而进入大气称为蒸腾。 蒸腾与叶面积、温度、空气饱和差和风有密切关系。 2.5.4.3 蒸发散 降水或融雪强度一旦超过下渗强度,超过的水量可能暂时留于地表,当地表贮留量达到一定限度时,即向低处流动,成为地表水流而汇入溪流,这个过程称为地表径流。森林减少地表径流的原因: (1)林内死地被物能吸收大量降水,使地表径流有所减少。 (2)森林土壤疏松、孔隙多、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水分容易被吸收和入渗。 2.5.4.4 地表径流 2.5.4.5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1)森林增雨作用的评价 森林能少量增加降水量,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均如此,只限于地方性的对流雨和地形雨,而对大规模的锋面雨则没有影响。 (2)降水通过林冠后水质的变化 降水通过林冠的叶、枝和树干时,将沉积在这些部分和幼嫩枝叶释放出的养分淋下来,故含较多的营养。 2.5.4.6 水分和林业的关系 水是影响森林分布的重要因素。 森林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作用。 水分过多或不足地区,制定更新造林计划和设计时,应充分注意立地类型区划和分类、树种选择和更新造林方式的设计。 森林生产力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 森林减缓洪水 增加土壤入渗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净化水质 2.5.5 小 结 全球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极重要因子。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于生命过程是个理想的介质。 虽然植物对水分过多和不足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水分条件往往是植物分布和生产力的限制因子。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对水平衡的主要影响是增加水平降水,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水分的入渗,故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河川流量的作用是明显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一、引言 二、土壤物理性质与林木生长 三、土壤化学性质与林木生长 四、土壤有机质 五、土壤生物 六、森林经营与土壤 七、小结 2.6 土壤因子 2.6.1 引言 森林土壤独特的成土因素: 森林死地被物、林木根系和依靠森林生存的特有生物 砖红壤的热带雨林景观,林内藤萝稠密,气候湿热 橡胶林 红壤剖面 马尾松 柑橘 油茶 黄棕壤地区的森林景观,是常绿林和落叶林的混交林 紫金山 中温带暗棕壤上生长良好的珍贵木材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