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伤急救四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课件
创伤的急救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学习内容 创伤止血技术 外伤包扎技术 创伤固定技术 伤员搬运技术 颅脑、胸部、腹部创伤的急救 创伤止血技术 (一)用物 1.就地取材:当时当地最清洁的布类、绷带、布带 2.消毒敷料、绷带及充气或橡皮止血带 3.止血钳等专用止血器械 (二)止血方法 (三)注意事项 指压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 (二)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约10min。 (三)力口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各种伤口,是一种比较可靠的非手术止血法。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这是一种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餐巾等替代。 适用于颈部和臀部较大而深的伤口;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绕颈部至对侧臂恨部包扎固定。 止血点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 可能可能造成并发症 肢体末端坏死 减低断肢接回的成功率 绑扎太细而造成切割伤 绑太久而造成组织压碎性伤害 头部三角巾包扎法 (1)胸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胸部外伤,将三角巾的顶角放于伤侧的肩上,使三角巾的底边正中位于伤部下侧,将底边两端绕下胸部至背后打结,然后将巾顶角的系带穿过三角底边与其固定打结 胸部三角巾包扎法 前額帶状三角巾包扎法 面部带状三角巾包扎法 手掌三角巾包扎法 手掌带状三角巾包扎法 肘部带状三角巾包扎法 悬臂帶 外科操作 :) 使绷带螺旋向上,每圈应压在前一圈的1/2处。适用于四肢和躯干等处。 纱布、绷带、三角巾 其它物品: 丝袜、裤袜、手帕…等 用任何设备(木板、三角巾、枕头…等) 使一个骨折或脫臼的关节不再活动 依固定物分类 软式固定 硬式固定 减少疼痛 减少组织再度伤害 减少出血 避免血管压迫使循环受阻 避免单纯骨折恶化变成开放性 骨折 硬式固定(夹板)与三角巾并用 临场状况 紧急搬运: 即将倒塌建筑屋 接近易燃物有爆炸危险 病患已经心跳呼吸停止需立即移至平地急救时 非紧急搬运 重点: 避免二次伤害 非紧急搬运下须先给予必要治疗稳定病患 单人搬运法: 基本单人搬运法 救火员搬运法 背负法 肩负法 拖拽法 双人搬运法人: 肢端搬运法 坐椅搬运法 双人搀扶法 三人搬运法 紧急与非紧急时均可使用, 用于病患伤势不太严重时 病患双手跨过施救者肩膀 于胸前交叉, 2. 施救者双手穿过病人膝关节下方, 3. 用一只手抓住病人双手空出另一手手动作。 1. 将虚弱病人双手跨过施 救者肩膀, 2.弯腰将病人撑起使之双 脚离地; 3.移动病人前进。 外伤的现场急救 (一)颅脑损伤的急救 (二)严重胸部外伤的急救 (三)严重腹部外伤的急救 1. 分类 (1)头皮血肿 (2)头皮挫裂 (3)颅骨骨折及脑挫裂伤 2.现场急救 (1)病人平卧休息; (2)迅速包扎伤口; (3)解开领口及裤带以利呼吸; (4)昏迷伤员颈部后仰,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5)呼吸、心跳停止时行人工呼吸,进行紧急抢救; (6)耳鼻有溢液时不要现场堵塞,以防颅内感染; (7)迅速转运; (8)即使无昏迷也应禁食禁水。 1. 分类 (1)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2)开放性气胸 (3)张力性气胸 1. 分类 (1)开放性腹部损伤 (2)闭合性腹部损伤 2.现场急救 (1)伤员平卧位,保持伤员安静,避免不必要搬动。 (2)禁食、禁水。 (3)无菌纱布或三角巾包扎伤口。有肠外露时用三角巾或纱布覆盖后加碗扣在其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固定。 (4)迅速转送医院治疗。 1 2 4 3 戴上颈圈 使用脊椎固定板 固定病人头颈部 固定病人躯干部 脊椎受傷病人搬运法 伤员搬运技术 伤员搬运技术 伤员搬运技术 对骨折、脱位、大出血的伤员,应先固定、止血后 再搬运。 2. 搬运时应注意伤员的安全,动作要轻稳、敏捷、协 调一致、避免震动,不可触及伤员的患部;伤员抬 上担架后必须系好安全带,以防止坠落;上下楼梯 应保持水平状态,头端稍高;担架上车后应予固定 ,伤员头部朝前或者横位,根据不同病情安排合理 体位并尽可能使伤员舒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