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如教授 台大歐盟法律的研究中心.pptVIP

陳貞如教授 台大歐盟法律的研究中心.ppt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國際刑事正義於轉型社會的功能 與談人 陳貞如 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 2012年11月06日 09:30-12:50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萬才館2樓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種族屠殺與歐盟生命思維人權尊重」 國際學術研討會 報告架構 前言 國際刑事正義之體系 概念 發展歷程 國際刑事正義之目的 藉由國際刑事審判達到政治和解與法治形成 藉由國際刑事審判達到和平與發展 正義與和平之爭 2008年《紐倫堡和平與正義宣言》 結論 轉型社會 在經歷過最近一段時期的強權統治和內戰,遭受系統性地人權侵害的情形,而追求民主化或至少欲建立和平的社會 國際刑事正義之體系 概念 種族滅絕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與侵略罪 個人於國際犯行的刑事責任 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 19世紀末到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階段: 二次世界大戰後到2003年 第三階段: 2003年「國際刑事法院」成立 國際刑事正義之體系 「國際刑事法院」成立之目的 建立屬於全體人類之正義 追訴犯罪、避免免責 協助停止衝突 彌補特別法院之不足 在國家不願意或無法採取行動時承擔責任 預防未來戰爭犯罪 藉由國際刑事審判達到政治和解與法治形成 政治和解的概念,可以廣泛地定義為「重建政治關係的過程」,或為「修復受損關係的過程」,並強調一個政治社會的成員中特有的人情關係 藉由國際刑事審判達到政治和解與法治形成 政治和解的過程需要一定的社會要件 轉型社會對於受損的政治關係的修復必須包含一種重要的元素,亦即在社會中建立一種社會成員接受的法律規範用以規範公民與官員的行為。這樣的社會要件應包含 (一)公民與官員間的合作性互動; (二)法律與非正式社會實踐之間的系統性一致; (三)法律尊嚴與公平審判; (四)誠實信用原則。 這些社會條件對於法律規範的養成與維持是相當重要的。在轉型社會中,政治關係的修復,有賴於和解的程序能適當滿足這些社會條件。 藉由國際刑事審判達到政治和解與法治形成 國際刑事審判可以達成這些社會條件 國際社會的關注與投入有助於轉型社會中相關法治的形成與實踐 國際刑事機制在轉型社會中提供了一種重新面對過去事件的機會,具有教化作用 國際刑事機制代表國際社會所共同承認與接受的國際標準,是轉型社會可追求的模範 無罪推定原則之例 程序中對於犯罪嫌疑人與被告之保護 對於證人之保護 藉由國際刑事審判達到和平與發展 問題 正義與和平之爭在於特赦與否? 正義是否符合國際社會自1970年代以來對於發展之關注? 1974 UNGA Resolution 3201 《建立新國際經濟秩序宣言》 聯合國會員鄭重宣布他們聯合的決心,以急切地努力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以公平、主權平等、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和所有國家之間的合作為基礎,不論其經濟和社會制度,應改正不平等和糾正現有的不公平現象,消除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並確保穩定加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並為當代和子孫後代確保和平和正義 正義與和平之爭 特赦,在國際層面的運用上是一種基於仁慈寬厚而生之舉,用以免除具有敵意的報復,進而促進和平的轉程。 傳統上,特赦是運用於戰爭結束後,在和平條約簽訂的過程中,用於免除敵方戰鬥員的刑事責任。 於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平條約》第2條賦予相關特赦規定後,特赦條款即已被納入於十七到十九世紀之間的眾多和平協定中。 隨著大量非國際性武裝衝突的發生,特赦的運用已普遍用以解決國家內部衝突與促進政權更迭。 正義與和平之爭 犯罪必須追訴的正義 v 特赦所追求的和平 隨著國際刑法在二十世紀的發展,國際間認為必須追究嚴重國際刑事犯罪之罪犯的責任,不能給予特赦。 而國際法中關於特赦的討論,因此牽涉到國際人權法、國際人道法與國際刑法間的討論,在何種程度下可以容許特赦,以符合各個規範中追求的目標。 若是全面性地禁止特赦,將可能導致嚴重國際刑事犯罪的領導人對於達成和平協議的意願降低並延續敵對行動,但卻能生威嚇作用,確保法治精神得以實踐。 若不全面禁止特赦,所應設的標準為何? 正義與和平之爭 國際刑事法庭與法院相關規範中對於特赦之限制 「獅子山特別法庭」:2000年第1315號決議,強調《洛美和平協議》的特赦條款不應適用於種族滅絕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等國際刑法犯行以及其他嚴重違反國際人道法的犯行。 「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柬埔寨建立特別法庭規範》第40條規定,柬埔寨王國政府不得為任何可能因這部法律中提到的罪行被進行調查或被定罪的人,請求特赦或赦免。 「黎巴嫩問題特別法庭」:《黎巴嫩問題特別法庭規約》第6條強調,若是賦予特赦給任何觸犯本特別法庭所管轄之犯罪之行為人,亦不能免除犯罪之追訴。 「國際刑事法院」:2008年肯亞《真相、正義與和解議案》第34條規定,如果犯罪行為、不行為或違法行為構成國際人權法定義下的危害人類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