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命与人工智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生命与人工智能

人工生命和人工智能 2010-12-19 人工生命和人工智能的两位大师都是计算机科学的泰山北斗: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计算机之父,博弈论的创始人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另一个是阿兰图灵(Alan Turing),英国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和冯诺依曼一样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并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人工生命和人工智能几乎同时分别由诺依曼和图灵在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提出。1941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50年,图灵在《计算机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提出的图灵实验(Turing Test)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石。如果一台机器能够通过图灵实验,那它就被认为是智慧的。这本书有pdf格式的,有兴趣者可以下载: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另一方面,1948年在加州理工的Hixon Symposium上冯诺依曼通过他著名的讲座The General and Logical Theory of Automata催生了人工生命。此后他的经典著作《Theory of Self-Reproducing Automata》则是人工生命的里程碑。此书也有pdf格式可以下载: Theory of Self-Reproducing Automata 尽管都是由大师开先河,但以后人工智能似乎是风生水起,在机器人技术,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等诸多应用领域实现了工业化产业化。尤其是IBM的深蓝(Deep Blue)在1997年5月战胜俄国的国际象棋大师世界冠军卡斯巴罗夫(Garry Kimovich Kasparov),更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专家系统的刹那芳华。深蓝是IBM耗资2亿5千万美元研制出来的擅长国际象棋的电脑,研制工作由美国华裔科学家许宏伟(Feng-hsiung Hsu)负责,数据库方面有美国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本杰明(Joel Benjamin)加盟。深蓝储存了200万份从18世纪到现在的经典对局,1997年的深蓝可搜寻及估计随后的12步棋,而一名人类象棋好手大约可估计随后的10步棋。 而人工生命则一直沉寂,直到最近才稍引人注意。就是这次坛子里对奇点(Singularity)的讨论,似乎也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涉及人工智能。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人类在认识论上的习惯,或者说盲点和偏见。人以及和人有密切接触的生物圈中的高等哺乳动物都是中央集权形式的等级制社会结构形态:国家有总统,首相,主席,国王。;公司有CEO或董事长;军队有将军,元帅;狼群有头狼,所谓的Alpha Male;狮群有一只领头的雄狮。所以人们自然而然的认为,没有一个中心控制中枢,整个系统或社会必将陷入混沌完全无序状态而失效。 人们凭直觉很难接受一些极为低等的生命形态,其脑容量也许只有针尖那么一点体积,通过所谓的分布式智慧(Distributed Intelligence),可能完成人类都无法完成的极为复杂的项目,比如我上次提到过的蚁冢。 另一个例子是鸟群或鱼群。大概我们在小学语文里都读过天上一群大雁飞过,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于是老师会解释,雁群前面的那只是头雁。雁群之所以排成人字或一字,那是因为这样它们能充分利用前面的雁飞行时的气流,节省体力。言外之意,雁群中的每只雁都是听从头雁的指令,有意识有组织地排成最佳飞行队形。 直觉有时是靠不住的。 和中国人的聪明灵俐不同,老外经常就爱认死理,凡事总要钻牛角尖。有人偏偏要挑战大家习以为常的直觉,而且用的就是被许多人不屑一顾的科学方法:居然就有研究动物行为的野外生物学家用高速摄影拍下鸟群和鱼群的运动过程,然后对录像逐幅分析,结果是鱼群和鸟群并没有一个领头的。它们的群体行为是通过其中的单个鸟或鱼对周边其他同类行为的反应,最终结果是群体的协调行为。这种群体行为和我们熟悉的高等哺乳动物的群体行为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不存在整个群体层次上的规则和协调。高等哺乳动物群中有一个元首,比如头狼。其群体行为是由元首通过让群体成员执行它的指令来实现的。而鸟类和鱼类的群体行为中的协调行为是在群体的最低的层次上实现的:个体之间基于一些极简单的规则,比如尽力靠近你旁边最近的那只鸟(或鱼),但不要撞上它。等。鸟群和鱼群不存在元首。不存在整个群体系统层次上的协调和统一指挥。 这也反映了尽管人工智能和人工生命有许多交叠重合,但归根结底到哲学层面,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两者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人工智能是所谓的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人工智能的仿真的基础是在系统的层次上制定规则,整个系统将按这些规则运作。比如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原则: The Three Laws of Robotics: 1.A robot may not in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