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森林与草场植被.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破坏森林与草场植被

返回 返回 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生态建设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例: 修建水库 径流量稳定 减轻旱涝灾害 植树造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少滑坡、泥石流 正面影响: 注:地表环境(陆地自然环境)不等于地面状况 【合作探究】 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 水土流失风蚀沙化 洪水加剧 沙尘暴加剧 过量开采地下水 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 诱发地震或塌方 生态破坏 使环境更不稳定 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负面影响: 过渡开发 自然资源 【合作探究】 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2003年9月26日凌晨, 日本北海道遭遇里氏8级强震,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导致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日本政府对地震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生大地震,有关部门可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以便政府迅速展开救援。 二是日本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一般的住户都很清楚所住居民楼的防灾紧急通道;在居家布置时,易倒易碎的物品通常不会搁置在无遮挡的地方;在家里没人的时候,日本人的习惯是关闭煤气总阀。另外, 日本每年都要举行百万人参加的抗震大演习。 除此之外, 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结论:人们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合作探究】 案例②:不同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 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城在1985年发生了7.8级地震,由于人们在灾前用现代抗震技术逐一加固了房屋,灾损大大减少,仅死亡了150人。而1962年发生在伊朗伊斯法罕的7.6级地震,全市幸存者仅有30%,有一万多人死亡。造成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伊朗人习惯修建厚墙泥砖房,这种房屋抗震力极差。 结论: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害程度 人类自身的易损害程度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程度 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灾损 影响因素:灾前的防灾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中的自救互救行为 同是地震,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 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大,耕地、林草用地的减少,增加城市的洪水灾害 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 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 思考 城市化对城市洪水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提示】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城市化后,城市建筑与不透水的硬地面阻断了雨水渗进土层的通道,不仅使城市失去市区的水源,使地下水位下降,而且使地表径流增加,所以大雨倾盆的时候,街面变成了“河面”,加重了城市洪水灾害。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缩小 放大 社会经济看 灾害环境看 社会经济看 灾害环境看 区域特征:经济雄厚,政治稳定 人类活动: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建设防灾系统,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区域特征:灾害高风险区 人类活动:迁出 区域特征:经济薄弱、政局动荡、人心失稳 人类活动:救灾不力 区域特征:灾害高风险区 人类活动:进入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灾情种类(强度)、减灾能力 一、教材P21思考 “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 回答优化方案24页例题三: 思考 3.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缩小”灾情? 【提示】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如下表所示: 举例 效果 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 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 退耕还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 避开受灾高风险区 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 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寒潮、病虫害的可能 合理利用草场 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 减轻灾害(缩小灾害)的措施:(1)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地关系恶化;(2)研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早预报,及时做好防范措施;(3)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强灾害管理。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地质历史时期 人类历史时期 主要灾变(没有人类,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