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XX综放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XXXX工作面托管注氮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总 工 程 师:
安 全 经 理:
安 全 副 总:
生 产 副 总:
通 灭 副 总:
安 全 管 理 部:
生 产 技 术 部:
机 电 运 输 部:
通 风 灭 火 部:
审 核:
编 制:
日 期:
XXXX工作面氮气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XXXX工作面位于北岔沟至沙掌台之间的山坡地带,并且分布有少量的农田,地面有乔木、草原等,无建筑物。XXXX工作面北以东拉沟联办小窑为界,南以一采区回风上山保护煤柱为界,西以XXXX工作面采空区为界;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200m,平均斜长135m,煤层平均厚度3.2m,煤层倾角12°-30°,平均15°,一次采全高。两道均沿中煤层底板布置,工作面设计可采储量10.3万吨。煤层属Ⅰ类容易自燃,预计于2012年5月上旬回采至设计停采线,因生产接续问题,XXXX工作面暂不进行回撤,为了预防该工作面在此期间发生自然发火事故,做到“预防为主,防灭并举”的原则,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注氮方法采用预先设管路注氮方式连续注氮。注氮技术要求: 1.注氮的氮气浓度不得低于97%,低于 97%立即停止注氮。 2.注氮进行注氮。注氮量每小时00m3。3.注氮MPa。氮气释放口的位置暂定为距工作面50m,采用Φ108mm的无缝钢管,氮气释放口应高于底板,注氮口距底板巷道高度应在300mm以上,90°弯拐向采空区,与工作面保持平行氮气释放口注氮管路的铺设管路的设应尽量减少拐弯,要求平、直、稳,接头不漏气。输氮的管路在分岔处应设置三通和截止阀及压力表;输氮管应进行防锈处理,表面涂黄色油漆;定期对输氮管进行试压检漏。注氮时必须台帐,记录开关机时间、注氮量、压力、开关司机等,以便对注氮情况进行分析。注氮氧气浓度低18.5%时,立即停止注氮。沿巷向采空区埋设一条注氮管路,随工作面推进后开始注氮,为防止注氮管口被砸或堵塞,注氮管路工作面注氮口位置如图所示。 注氮期间氧气浓度注氮期间每班的氮气注入量不得随意调整;需要调整时由通风根据推进度、配风量等因素进行计算、经总工程师同意后进行调整。注氮作业时,由队工作面上、下隅角打设风幛,减少向采空区漏风。在管路上安设观察孔,定期测定注氮管路中的氧气浓度,发现氧气浓度大于3%时,应及时停止注氮,查明原因,进行处理。首次注氮时(含以后每次重新开启制氮设备),应将管路中的空气排空,待注氮管路中的氧气浓度低于3%时,方可开始注氮。注氮作业期间,由通风组织对工作面进行适,减少采空区的氮气泄漏。注氮期间,通风派专人检查注氮灭火区及工作面的气体、气温、煤温、出水温度等情况,并进行每周化验。分析注氮防灭火效果,包括注氮前、后的采空区的变化情况、注氮量、注氮口移动步距等,定期分析。注氮作业过程中,工作面的氧气不得低于20%,否则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同时降低注氮流量或停止注氮。制氮设备的管理人员和注氮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注氮必须建立操作规程、工种岗位责任制、机电设备维护检修制度。注氮管路连接好后,由空压机加载空气进行管路耐压试验,检查泄漏,耐压压力必须达到0.8MPa。12.首次注氮试验,部在隅角注氮连接口监控排出空气直到输出氮气的过程,检查输氮管路阀门及注氮支管阀门的密封情况;采空区注氮支管阀门除正常注氮期间, 其余时间应处于长闭状态。密切观察工作面风流中的氧气浓度和各项气体,气体浓度异常时,必须及时撤人并调小注氮流量,确保安全。13.XXXX工作面上、下隅角注氮连接口必须设置三通调节阀门,并保证连接牢固可靠。检测氧气浓度小于 3%时,方可切换至注氮接口。当检测释放口附近巷道风流的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先关闭输氮出口,并专人观察输氮管路密封情况。14.正常注氮期间,与员必须沿工作面上隅角回风流不断巡回检查,密切观察各项气体的动态涌出情况并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涌出数值。收集首轮注氮期间的各项数据,并绘制变化曲线。15.首轮注氮期间,每天采空区。16.正常注氮期间,员密切观察工作面上隅角氧气浓度情况及各项气体的涌出情况,气体超限时,严禁人员进入,并标明范围,悬挂警标。工作面监测到自然发火标志气体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时,则应加大采空区注氮量,同时配合采取均压、堵漏措施,并加强火区监测。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测氧仪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Oracle数据安全面面观.doc
- oracle期末复习总结.doc
- OS大题2 操作系统.doc
- OTC终端发展趋势与营销工作创新.doc
- O血型的性格:.doc
- P2P与P4P.doc
- Occai买了环保建材是不是等于环保装修.doc
- P2P程序.doc
- P53与MDM2基因单核苷1.ppt
- pagemaker快捷键大全.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