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教学设计《杂诗12首》其二
《杂诗十二首(其二) 》教学设计
238341 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郭加文
【教学目标】
感知层次:
1、了解作者、作品,为“知人论世”作准备;
2、了解诗歌内容,朗读并背诵全诗。
感受层次:
1、细心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艺术构思和意境创设。
2、反复朗读,感受诗歌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感悟层次:
1、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感受作者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味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抒发的悲哀寂寞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悲悽”的深意。
【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和多媒体;
2、学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3、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过陶渊明的作品,请大家想想有哪些?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从这些作品中,你觉得陶渊明是位有着什么样理想的人?
提问同学完成下列句子:
陶渊明是一位 的人。(理想)
(学生回答可能有“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等和“归隐”有关的词。)
导出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陶诗,看看“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是不是整天沉浸在“乐夫天命”之中。
投示课文题目《杂诗十二首(其二)》。
二、感知层次
1、作者作品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课下注释⑦)陶渊明共有《杂诗》十二首,系组诗,约作于义熙十年(414),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此为第二首,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2、诵读背诵
(1)全班齐背诵全诗;
(2)指名同学背诵;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注意情感和句式;
(4)指名同学朗读,注重诵读效果。
三、感受层次
(一)意象与意境
1、齐读前四句,概述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味。
明确: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突出环境的空旷、清冷。
2、齐读五至八句,概述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境。
明确:“风来”、“夜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房户、枕席;“气变”与“不眠”两句中“易”和“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夕”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此时已非彼时,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从而凸现了此“夕”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3、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讨论明确: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情感与手法
1、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讨论明确: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焉能不“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呢!
2、提问:找出直接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悲悽”。
3、提问:诗人为什么“悲悽”?(用诗中的语言回答。)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逝离人而去,空有壮志难得伸展。(结合诗人生活背景讨论。)
4、提问: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悽”的?(从意象组合、意境创造角度回答。)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独。
5、“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中“冷”字用的妙,试分析。
表面上是写枕席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眼外伤ppt课件-眼外伤健康教育课件.ppt VIP
- 《新时代思想读本》3.2新时代新征程课件.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科技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
- DB11T 945.1-202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 第1部分:通则.pdf VIP
- 外研版六年级(上册)M4U2.ppt VIP
- 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思政案例内容整理.docx VIP
- 《无人机综合监管与航路规划》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优质!)Amfori BSCI社会责任验厂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docx VIP
- 自-电大__电工电子技术总复习题及答案 .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