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

内迁的少数民族 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  A.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 第17课 司马睿 一、五胡十六国 中 原 汉 族 黄 河 鲜 卑 鲜 卑 羌(qiāng) 氐(dī) 匈 奴 羯(jié)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淝水之战 383年 一、五胡十六国 淝水之战(383年) 二、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败、东晋胜 一、五胡十六国 (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1、民族成分复杂: 其他民族不满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 2、前秦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苻坚拥有90多万兵力,为什么却不能胜利? 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 而在于人心的向背;关键在于战术的得当等等。 认识 (前秦方面) (东晋方面) 1、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 士气高昂; 2、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打我国古代一少数民族) 敕 勒 川   阴 山 下 天 似 穹 庐 笼 盖 四 野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敕勒歌》 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前秦瓦解后北方的分裂局面。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冯太后改革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稳定社会秩序 整顿官吏,俸禄制 均田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冯太后改革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稳定社会秩序 3、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整顿官吏,俸禄制 均田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看一看:平城、洛阳的位置(注意与中原的关系) 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做事需要策略。 汉化措施 穿汉服 学汉语 改汉姓 通汉婚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冯太后改革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 3、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学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整顿吏治 均田制 汉化措施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中国人最讲求饮食,你是否留心过嘴里的东西来自何方? 胡萝卜 胡麻(芝麻) 胡椒 胡桃(核桃) “胡”字其实代表着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餐桌、改变了我们的口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农史学家认为:“胡”系列大多为两汉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 原来如此: 汉族妇女做馒头、烙饼 汉族士大夫在烧烤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zhe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胡床最初是一种以绳连缀在木头上,可开可合,携带方便,无靠背的折叠凳,类似今天的马扎。汉人使用胡床,开始只见于军旅,到了北朝,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人以胡床为坐具。 方凳 胡床 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 对“民族交融”的理解?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宋齐梁陈 东汉 隋朝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