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里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的方法创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密里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的方法创新

密里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创新XXXXXXXXXXXXXXX摘 要:介绍了密里根油滴实验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原理,展现出该实验极为精妙的设计理念。通过不断改进数据处理方案,对逆向求解法、欧几里得算法和计算机编程法三种方法的特点及相互间的联系给出了很好的注解,从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该实验富有的研究性内涵。关键词:密里根油滴实验;逆向求解法;欧几里得算法;计算机编程法Innovative Methods for the data processing of Millikan oil dropsXXXXXXXXXXXXXXX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ain purpose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Millikan oil drops, showing its extremely subtle design concept.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data processing them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acts of the three methods have been given a good annotation, restoring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his experiment to a certain extent.Keywords: Millikan oil drops; the method of reverse solving; Euclidean algorithm; the method of computer programming密里根油滴实验是近代物理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之一。它的设计巧妙、原理清晰,以微观和宏观之间的测量转换为跳板,证明了电荷的不连续性,并确定了基本电荷e的量值,堪称科学界的一项伟大成就。时至今日,其魅力也依然经久不衰,吸引着众多学者重复密里根曾经做过的工作。经过近百年的仪器更新和步骤改进,整个实验的测量过程更加方便,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也更为准确,但对于数据的处理始终未提出很好的应对之策:目前文献中所见的诸多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中有些方法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些方法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1 原理分析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两块相距为d的平行板间,如图1所示。通过调节平衡电压U,使得带电量为q的油滴达到受力平衡: (1)为了测定油滴的带电量q,需已知油滴质量m。但m值很小,难以完成测量,因此要转换为宏观量进行推算,方法如下。将平行极板间的电压撤去,油滴受重力作用加速下降,直至所受空气阻力与重力平衡,开始做匀速运动。由斯托克斯定律可得: (2)式中,为油滴半径,为空气粘滞系数,为油滴匀速下降时的速度。又 (3)解出油滴半径: (4)对于半径小到10-6m的油滴,空气介质不能认为是均匀连续的,故将修正为: (5)式中,为一修正系数,为大气压强,于是可得: (6)(3)(6)两式联立,因此油滴质量为: (7)式(7)中还包含油滴半径,但因是处于修正项中,可以不十分精确,故可将式(4)代入式(7)进行计算。又 (8)所以式(7)可化为: (9)将式(9)代入式(1)可得: (10)式(4)及式(10)就是本实验所用的两个基本公式。图1 带电平行板间的油滴受力示意图2 数据处理2.1 初步处理过程已知:油的密度=981kg/m3,空气粘滞系数=1.83×10-5kg/(m·s),重力加速度=9.80m/s2,油滴匀速下降的距离=2.00×10-3m,大气压强=76.0 cmHg,修正系数=6.17×10-6m·cmHg,平行极板间距=5.00×10-3m。将数据代入式(10)得: (11)现使用南京培中科技开发研究所生产的MOD-5型密里根油滴仪,测得六组U-t数据,并分别代入式(11),计算得出六组q值,如表1所示。表1 密里根油滴实验数据初步处理结果电压值U/V下落时间t/s油滴带电量q/×10-19C 27127.463.1578234924329124122023.0922.3720.1316.2631.293.218084.857004.782978.056003.168002.2深入求解方法2.2.1 逆向求解法用公认的基本电荷值e=1.60217×10-19C去除实验测得的油滴带电量q,对商取整,则可认为该整数就是油滴所带的基本电荷数目n。再用n除q,即得基本电荷值,并将与公认值做比较。相应的数据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这种方法的计算量较小,且过程流畅、易于理解,因而在实验教学中获得了普遍应用。表2 逆向求解法的数据处理结果油滴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