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书籍文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俗书籍文化

第一章 通俗书籍文化 一、通俗书籍的含义 由文人创造的,按市场机制运作的,以平民大众为主要读者,旨在满足读者的愉悦性消费需要的商品性书籍。 通俗书籍的最常见的文类是小说 二、通俗书籍的文本内容 寄情、寓意、明理 寄谁的情? 寓谁的意? 明谁的理? 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 从史实上谈 1、《大明律》 2、古籍资料 3、文学作品 作者的本意 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定,可喜可愕,可悲可悌,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脰,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能之乎? ——《喻世明言·叙》 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醒世恒言·叙》 后人评论此事,以为孙富谋夺美色,轻掷千金,固非良士;李甲不识杜十娘一片苦心,碌碌蠢才,无足道者。独谓十娘千古女侠,岂不能觅一佳侣,共跨秦楼之凤?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变为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深可惜也! 作者的经历 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 (王挺《挽冯梦龙》) 苏州名妓侯慧卿(写有《怨离诗》三十首 ) 诗狂酒癖总休论,病里时时昼掩门。 最是一生凄绝处,鸳鸯冢上欲招魂。 冯喜生(《挂枝儿·送别》) 同情、尊重、理解 传奇《双雄记》,将刘生与白小樊写进剧中 表现情与世情的矛盾 表现至情之情的矛盾 三、通俗书籍的特征 流行性。通俗小说基本母题通常有两类:一是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的“武侠”;二是缠绵悱恻、柔肠寸断的“言情”。前一类属“力量型”作品,有飞天入地、刀光剑影的情节,能宣泄以男性读者为主的英雄情结;后一类属“青春型”、“梦幻型”的言情作品,有浪漫、传奇色彩的素材,能表达以女性读者为主的在爱情方面的审美需求。现又加上新奇怪异为热点,满足读者猎奇涉趣的心理。   模式化。构筑起一幅“成人的童话”。 商品化。例如张恨水、金庸的武侠小说,首先连载于报纸上,促成了报纸发行量的大幅度提升;反过来,报纸的订数又要求通俗小说能满足形形色色不同读者的阅读期待。作家、媒体、读者之间形成了连锁互动,共同构造了通俗书籍兴旺发达的市场神话,从而也展示了它的商业化本质。 通俗性。“通俗”云者,应当是形式则“妇孺能解”,内容则为大众的情绪与思想。(茅盾:《茅盾文艺杂论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版,第729页) 娱乐性。一般人不满足于他们所从事的日常劳作和世俗生活,而是于日常劳作和世俗生活之外更喜爱惊、奇、险、变、趣,通俗书籍实现了娱乐的功能,使劳动者消除疲劳,得到快乐,获得慰藉。 四、通俗书籍的内容阐释 浅尝辄止。通俗文学要求满足大众的阅读口味,而大众作为一种在社会居多数人的群体,常常喜爱那种可以不费多少思索就可把握的读物。这样,通俗文学在其主调上就预期了浅尝辄止的读者类型。如小说对情、欲的描写。 由浅入深。如果有人愿意深入探求的话,则可以从中看出另外的东西,达成一种阅读活动中由浅至深的效果。如小说对寓意、明理的思索。 五、通俗书籍与高雅书籍的互动 雅与俗相互借鉴与吸收,拓展出一种新的雅俗互渗的小说美学境界。表现为两种方式:第一,援俗入雅,即把俗文学因子纳入雅文学中。第二,援雅入俗,把雅文学因子纳入俗文学中。 雅与俗的界限是否模糊了? 是否顺应大众内心的情感趋向;是否能传达社会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 于丹《论语》心得之二 心灵之道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 ?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五、通俗书籍的现状 通俗书籍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已被影视媒介所代替,但作为一种当今的现代传媒,仍占有一定位置。 书籍与电子媒介的互动。 通俗书籍的题材内容随时代的潮流、平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带来的审美趣味而改变。 * * 从小说情节说起 父亲 亲友们 社会中的人们 封建礼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