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维护技术培训课件
深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维护技术培训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技术培训中心* 培训目的 掌握IM制度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掌握IM流程 掌握排放治理知识: 排放污染物生成成因 控制措施 检测及限值标准 设计维修排放超标车方案 汽车排放污染物 汽车排放正常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CO2)和水,除此之外,还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硫、铅、碳微粒和其他杂质粉尘碳烟(PM)等,这些物质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环境危害极大。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CO)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有很强的亲和力,使血液丧失对氧的输送能力而产生缺氧中毒。当环境中CO的浓度超过100ppm(100×10-6)时,人体就会产生头晕、乏力等不适感;随着CO浓度的增加,会进一步产生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当CO浓度超过600ppm时,短期内会引起窒息死亡。 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 汽车废气中排出多种氮氧化物(NOx),其中一氧化氮(NO)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和力比CO还强,两者结合后会产生与CO相似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眼睛、鼻子、咽喉、支气管和肺部等会带来更大的损害,严重时至人于死地。 碳氢化合物(HC)为燃油未经完全燃烧后排出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燃易爆的特性,其中的苯类物质又具有致癌作用。 HC与NOx在阳光下极易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以臭氧(O3)和以醛类为主的光化学烟雾。当O3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令生物在短期内发生高温氧化而脱水死亡;醛类有机物带有毒性,对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生的会导致中毒死亡。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SO2)为燃油中的硫燃烧后的生成物,人体吸入SO2后,即产生咳嗽、咽喉肿痛、呼吸困难、胸闷、四肢乏力,进一步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心脏病等,严重的会导至人畜死亡。SO2还极易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亚硫酸烟雾,达到一定积聚量后便形成酸雨,使水土酸化,破坏林木、植物的生长。故此,应尽量减少燃油中的含硫量。 微粒(PM) 铅(Pb)为一种有毒的金属,它由燃油中的铅化物添加剂(如四乙铅)经高温燃烧后还原而成的铅微粒。铅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后,使血红素产生异变。当血液中的铅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会积聚于肝、肾、大脑和脊髓中,严重地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和造血功能。 碳微粒和其他杂质粉尘是柴油机的主要排放物,由于其粒径极小,约为0.01~0.2um,能长期悬浮于空气中,易于通过呼吸系统而沉积于肺泡内,极具致癌作用。 铅、碳微粒和其他杂质粉尘等因粒径极小,SO2又具有胶粘性,特别是铅微粒,因无法燃烧,一旦被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上,便令三元催化净化器丧失催化功能,此即为三元催化净化器的铅中毒。 汽车排放污染物产生原因 CO是燃油氧化不完全的中间产物,当氧气不充足时会产生CO,混合气浓度大及混合气不均匀都会使排气中的CO增加。 汽车排放污染物产生原因 HC是燃料中未燃烧的物质,由于混合气不均匀、燃烧室壁冷等原因造成部分燃油未来得及燃烧就被排放出去。 汽车排放污染物产生原因 NOx是燃料(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 汽车排放污染物产生原因 PM也是燃油燃烧时缺氧产生的一种物质,其中以柴油机最明显。因为柴油机采用压燃方式,柴油在高温高压下裂解更容易产生大量肉眼看得见的碳烟。 汽车排放污染物产生原因 SO2和Pb微粒的生成主要与燃油中的含硫量和铅化合物的加入量有关。因此,往往对燃油中的最大含硫量作了限制,推行使用无铅汽油。 IM制度 在用车的检查(Inspection)与维护(Maintenance) 要求强制进行发动机改造? 通过对在用车进行排放检测,确定排放污染严重的车辆并诊断其产生的故障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维护或修理措施,监督车辆原有的污染控制装置工作是否正常,充分发挥机动车自身排气净化功能,使车辆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制造厂的技术指标。实施IM制度可以促进车辆的正常维护,使整个车辆在使用寿命期中排放控制系统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因此IM制度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在用车排放治理最有效的措施。 我国现行汽车维护制度: 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 IM制度的实施: 交通部门:认证修理厂/修理/数据传输到环保局 环保部门:制定法规/宣传 公安部门:车辆数据库/年检/数据传输到环保局 法律法规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强制维护实施办法》 《深圳市交通局关于做好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强制维护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技术标准层面 新车(生产厂家)排放检测限值标准 GB 1835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