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心电图知识讲解_1.ppt

  1. 1、本文档共1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心电图知识讲解_1

4、T波: 代表心室肌复极过程所引起的电位变化; 5、S-T段: 从QRS波群终点到达T波起点间的一段水平线; 6、Q-T间期: 从QRS波群终点到达T波终点间的时限; 7、U波:代表动作电位的后电位。 一、心肌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一、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90mv 其形成机制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相似 K+的平衡电位Ek(IK1) 2.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 (1)去极化过程(0期):由-90mV→+30mV,占时1-2ms (2)复极化过程(分4期):与骨骼肌相比较为复杂,持续时间长,分1、2、3、4期 2.心肌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自律性:无外源性刺激,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 自律组织: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 自动中枢-起搏点(pacemaker): 鱼类、两栖类的起搏点位于静脉窦、哺乳类的起搏点位于窦房结 但心脏各部分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存在差异: 自律性比较 窦房结 房室结末梢浦肯野纤维 100次/分 50次/分 25次/分 因此,兴奋经窦房结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结?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3.心肌传导性 (1)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窦房结→心房肌(0.4m/s),结间束→房室结(0.02m/s,房室延搁)→房室束→左右束枝→浦肯野纤维(4m/s)→心室肌(1m/s) 房室延搁意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 4、心肌细胞的收缩性 (1).全或无式同步收缩 (2).舒缩交替、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3).心肌收缩依赖外源性Ca2+ (4).受神经-体液因素影响 P波、T波的常见形态 二、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额状面情况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第二讲 心房、心室肥大 基本图形 基本图形 一.基本图形 (一)缺血型T波: 1、升支与降支对称; 2、顶端尖耸而呈箭头状; 3、T波由直立(与Qa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变为倒置(与QRS波群主波方向反)。 基本图形 (二)损伤型ST段: ST段“弓背向上”抬高超过正常以及“单向曲线”的出现。 基本图形 (三)坏死型Q波: 面对梗死区的导联出现坏死型Q波或Os波,而在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增高的R波。 坏死型Q波:1、Q波时间≥0.04s;2、Q波电压同导联R波的1/4。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与分期 1、早期(超急性期):巨大高耸T波,以后迅速ST段抬高,ST-T也可联成单向曲线,但无坏死型Q波。此期通常持续数小时。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与分期 2、急性期:此期持续数日至数周。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型T波倒置同时并存。有无坏死型 Q波是早期与急性期的区别点。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与分期 3、近期(亚急性期):此期持续数周至数月。抬高的ST段回复到基线,而坏死型Q波及缺血型T波改变依然存在。ST段是否回到基线是急性期与近期的区别点。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与分期 4、陈旧期(愈合期):心肌梗塞急性期的3-6月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遗留有坏死型Q波 。 目前,临床上多将心肌梗塞分期为:急性及演变期、恢复期。 近年来,对急性心肌梗塞实施溶栓或介入性治疗后,可显著缩短整个病程,并可改变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可不再呈现上述典型的演变过程。 心肌梗死的定位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 根据出现心肌梗死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的导联确定心肌梗死部位。 心肌梗死的定位 前间壁心肌梗死:Vl、V2、(V3) 前壁心肌梗死:V3、V4、(V5) 侧壁心肌梗死: I、aVL、V5、(V6)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I、aVL、 Vl — V6 下壁心肌梗死:Ⅱ、Ⅲ、aVF 后壁心肌梗死:V7、V8 无Q波心肌梗死 4.无Q波心肌梗死 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4 诊断标准为: ①特征性的心前区疼痛持续30分以上; ②血清酶的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如肌酸激酶在发病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